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15日> > 总第202044期 > C7 > 新闻内容
展劳模风采 弘工匠精神 ———记全国劳动模范、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工人王文胜
新闻作者:通讯员 许翔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栏语:劳模是学习的榜样,是激励人们干事创业的动力,是每位劳动者追求的至高荣誉。今年,我省有6位煤炭人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是对煤炭行业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最好注脚。本刊将陆续展示来自我省各煤矿企业劳动模范的风采,希望每位劳动者以他们为榜样,为我省的煤炭产业发展汇集更多正能量。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劳模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王文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表彰会上,王文胜身披红绸带,挂上金灿灿的奖牌,受到了隆重的表彰。王文胜是继牛树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20年之后,又一位获此殊荣的常村煤矿职工。
  他深耕煤海30年,早已是潞安化工集团的名人;他围绕安全生产、降本增效和矿井智能化建设完成了200多项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他带头创新创造有价值的装备提升和生产工艺优化成果,取得36项国家专利,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10项成果转化在行业应用,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累计达3.6亿元。他先后荣获首届“感动潞安”年度人物、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山西省职工优秀技术带头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级技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等多项荣誉……
  成绩背后,到底是什么在鼓励着他不断前行。让我们一起探究全国劳动模范王文胜背后的故事。
  
扎根煤海砺初心
  劳模语录:有种汗水是挥洒着激情也有着动力,有种幸福是为理想而奋斗。
  王文胜出生于平顺县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是他梦开始的地方。小时候经常会听到关于矿山的故事:高高的铁架撑着大大的铁轮,不停地转动着的是提煤用的井塔;一节一节连接着,在两条铁轨上匆忙奔跑的是拉煤用的矿车……这些场景,成了他追梦时的渴望。
  高中毕业后,王文胜义无反顾地来到潞安化工集团,成为了一名矿工,彻底打开了他“梦想”的大门。30年来,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从未间断,靠自学一步步考专科、上本科,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又靠着理论加实践、勤劳加刻苦,从初级工、高级技师到高级工程师,成为了一名“双高师型”人才,实现了由一名普通矿工到蓝领精英的华丽转身。
  王文胜凭着不怕吃苦受累的韧劲和勇于钻研探索的钻劲,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参赛奖杯数不胜数,成为了常村煤矿从1985年建矿至今转型发展、技术创新的领跑者。
  
实干兴业显匠心
  劳模语录:脚尖永远比路长,脚背永远比山高。
  “每当走进工作室,一块块奖牌、荣誉证书和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总是让我内心澎湃,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觉得还有很多新难题、新问题摆在眼前,等待着我和我的团队去破解。”王文胜说。
  王文胜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一次开车走在高速路上,路途中高清摄像头的抓拍,又让他萌生了新的想法:为什么我们煤矿不能将这种高清抓拍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想了就要干。回到工作室,他马上召集人员开始了新的研发,由此走出了一条智能化发展之路。2019年12月,常村煤矿首台“选矸机器人”投入运行,王文胜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煤流杂物识别、预报、筛检选矸关键技术”在选矸机器人中投入使用,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2020年5月,“矿用远程电气设备绝缘测试机器人”研制成功,一键式操作替代了流程繁琐、传统的人工测试工艺,实现了地面远程智能化、随时化操作和读取数值,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降低影响安全生产事故提供了预知装备。煤矿井下“架棚机械人”的研制,替代人工高强度作业,减少了用工,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身伤害的危险程度。大家都称他的工作室为“煤矿机器人大师团队”。
  
名师高徒勤筑梦
  劳模语录:我不但要为自己,还要为他人造梦、圆梦。
  随着名气的远扬,慕名而来求知问解、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多。时间一久,王文胜发现在煤矿像他一样热爱钻研、精通技术、想要有番作为、施展才华的大有人在,但靠他一人单打独斗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越来越重要。
  2011年3月,由王文胜带头组建,16位高级技师和工程师参与的“王文胜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了。2017年,为了放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效能和空间,又引领创建了4个创新工作室和3个创新工作岗,并与山西科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签订了“室企联手合作协议”。2019年10月,建成了“双创基地”,完善了师带徒、基地帮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体化高科技仿真培训教学和交流攻关、技术创新模式。多年来,王文胜培养出62名高级技师、425名技师、2860名高级工、5位“常村工匠”、5位集团首席技师、3位“三晋技术能手”、6位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其中张世丽被授予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王海川被授予山西省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谈起未来,王文胜心里又有了新的目标:他立志要带领徒弟在行业大赛上进入前三名、至少带出一名全国技术能手,逐梦“中华技能大奖”。
  
厚德仁心践善举
  劳模语录:公益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种修养和智慧,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信仰。
  平顺县西沟村是王文胜祖母的出生地,也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故乡。从小耳闻目染了李顺达、申纪兰等劳模的光辉形象早早就在他心里扎了根、发了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鼓舞着他、教育着他。
  疫情期间,王文胜坚持利用网络多媒体为大家授课,并以一名党员的自觉,自发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力。通过山西省红十字会、长治红十字会、平顺红十字、潞安工会、特殊党费捐款数万元;热衷公益的他经常跟随“小雨点”志愿者协会,出现在抢险救灾、爱心帮扶、城市运行、关爱服务、文化教育、医疗服务等需要帮助的人身边。十几年来,王文胜把获得党和政府以及企业荣誉的奖金,通过红十字会、公益协会等渠道捐赠给了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企业的温暖。
  人生因梦想而多彩,因奋斗而不凡。自青春岁月至不惑之年,王文胜秉承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常村精神,将青春和热血融入到潞安这片沃土,用奋斗和拼搏擦亮了劳动者最靓丽的底色,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凡的劳模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