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集团漳村矿,“主斜井提升及原煤选矸系统”改造工程,是漳村矿建矿62年改造工程中历史上投资最大、工期最长、难度最大的超级工程建设,在这次建设中,一名名党员在难题面前争当“排头兵”,在攻关面前争当“领头雁”,率先垂范、攻坚克难、冲锋在前,展现了党员风采,历练了党员本色,让党旗高高飘扬在这次超级工程建设现场,机电党支部党员王少伟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
超级工程中的党员“担当” “主斜井提升及原煤选矸系统”改造工程,一举打破漳村矿建矿以来“有煤运不出”的历史瓶颈。特别是原煤选矸系统改造完成后,将实现高度智能化选矸,工程的完工标志着漳村矿在全面建设高质量、高效益、高品位矿井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面对前人未有之举,时任机电科主管科员,对主斜井运输系统了然于胸的王少伟,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这项工程的带头人。
说易行难!当前主斜井提升采用的是淘汰落后的“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面对改造后漳村矿首次引进的主斜井胶带输送机和全新的干选TDS智能选矸设备时,众人皆是一筹莫展,纷纷将目光投向了王少伟身上。面对着新工艺、新设备、新挑战,倍感压力的他始终铭记着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一名带头人的担当。主斜井胶带输送机虽然已是当前煤企主流运输方式,但对于漳村矿而言却是一张白纸。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工作原理,王少伟重新抱起了书本,办公桌下4大箱的设备安装图、土建施工图资料,他是翻了又翻、看了又看。干选机TDS智能选矸机的引进在潞安尚属首次,更是没有经验可借鉴,王少伟主动与设计院、生产厂家沟通,一切只为了项目建设高效推进,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在自己这里“掉链子”。
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 在这个时间跨度将近3年的超级工程建设中,王少伟在点点滴滴中成熟,更在工作实践中实现着一名党员的价值!
工程建设系统庞杂,施工环节繁琐,遭遇的“拦路虎”更比比皆是。深谙“非一己之力所能及”的他,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号召和组建起了“工程协调指挥小组”,成为了这项超级工程建设的“中枢神经”。为了确保工期如期完成,王少伟通盘考虑,缜密布局,精心编织了《“主斜井提升及原煤选矸系统”改造工程施工网络图》,倒排工期,将工程建设精确到月、施工细节落实到天。与此同时,为了打破施工建设中可能产生的羁绊,还是在他的倡议下建立了每周三次的“施工协调处理响应机制”,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组织安装单位、土建单位、矿方等相关单位召开碰头会,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的挡手难题。在统筹协调工程建设的同时,他还事无巨细地深入到施工现场,无论是在机头、机尾定位,还是中线打设的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每当有人问他累不累、苦不苦的时候,他总是会这样说到:“每当我带起镶嵌党徽的安全帽走进百米井下时,心中总是激动不已;我胸前佩戴的党徽驱使着我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生逢盛世,定不负盛世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奖者钟南山院士一席言语,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也深深震撼了电视机前的王少伟。“漳村矿这座拥有60余载的历史功勋矿井,虽已步入暮年,但是伴随着这一超级工程的即将完工,漳村矿又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每当回顾这3年来的辛劳,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作为工程建设的牵头人回首来时路,曾经的一幕幕浮出在眼前,涌现在脑海中。图纸是项目建设的蓝图,更是项目建设的微缩景观。深刻意识到“要想指挥专家必须得自己先成为专家”的王少伟,为了将图纸研究透彻,已经记不清多少个夜晚通宵研究图纸,有不懂、不清楚的地方他不停地查书本、翻资料。在遇到图纸与施工中不符的地方,他更是连夜往返河北邯郸,数次专程前往天津与设计院所沟通协调。在施工现场人们也总是会看到他紧盯现场工程进度,严把施工质量关,现场协调解决难题,处处都活跃着他忙碌的身影。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设备是否如期到矿是另一个制约工程的重中之重,该项目涉及各类设备19类、大小125台,缺一皆会影响全局。为了确保一切按计划推进,王少伟统筹协调,精确到货时间,一切都是为了10月5日主斜井提升及原煤选矸系统投用时那声机器的轰鸣!
“生逢盛世,定不负盛世”。寥寥数语道出了王少伟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初心,“我为有幸参与到漳村矿的超级工程中留下一名党员印迹而骄傲,更为在这个超级工程中能够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而感到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