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作为“一带一路”重点开局工程之一的900兆瓦光伏地面电站已全部实施并网发电。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50MW组件是由晋能集团清洁能源公司生产供应。
“能够被选为‘一带一路’重点开局项目的供应商,这是对于我们产品质量和企业能力的全面肯定。”晋能集团清洁能源总经理杨立友感慨,“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光伏项目的合作,把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带出国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近年来,晋能集团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出“1366”发展战略,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体系,在管理创新的同时,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力度,使集团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产业创新夯实根基 近年来,清洁能源产业强化技术支撑,全力推进光伏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任务。2019年,晋能集团风光电项目新增装机87.9万千瓦,总装机达到265.48万千瓦,其中风电158.3万千瓦、光伏发电107.18万千瓦,规模全省第一;在晋中、文水两个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线,综合产能已达到3.5GW,达到世界前5%先进产能。依靠科技领先和过硬质量,积极扩大海外市场份额,成为国家“一带一路”产品供应商,出口至日本、德国、荷兰、以色列、乌克兰、印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占到60%以上。
晋能集团三元煤业始终坚持“系统科学化、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矿井建设之路,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确保了较高的“硬件”更新、投入,全矿的装备水平达到了山西省内煤矿最先进的水平,综采低位放顶煤采煤工艺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超过了98%。不仅如此,三元煤业的绿化面积已达到了60%以上,处处望去入眼皆是绿色。
晋能集团电力产业加快售电公司混改和局域网建设:国金火电厂拥有世界首台35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嘉节燃气电厂是世界首次控制空冷岛噪声的企业、阳光火电厂是山西首个拥有5G创新实验室,远程智能实时监控巡检的电厂、该公司所属10座在役在建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等等。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晋能集团已成为全省最大的供热企业和综合能源供应商。
科技创新立足前行 晋能集团坚持将科技创新理念根植于多个行业和板块。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2019年,晋能集团与太原理工大学数据学院产学研合作,解决光伏“智慧电站”管理云平台中故障细化分类及故障预警功能;与清华大学、特变电工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交易机制及构建研究”,并申报了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2019年,该集团加大研发投入,技术投入比率达到1%以上。同时,加强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管理,完成科技创新成果鉴定5项,新增授权专利10个以上,累计授权专利达到280个,省、部(行业)级科技奖励实现重大突破。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了“443”工程进程,加快了清洁能源、煤炭、电力高质量转型。产学研融合力度增大,推动了智能化矿山、智能化电厂、智能化风光电站建设,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这些面朝太阳的电池板,每天都在创造着源源不断的能量。在同成本下,晋能光伏每一块电池板的功率高出10W。”杨立友介绍道。
晋能集团加紧建设清洁能源创新平台,实现了“两投运、两申报”,太阳能组件销量全国排名第12名,推进了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浆料核心技术、高效异质结MBB电池、多栅高效组件、钝化工艺优化等项目技术研发。在光伏制造方面,凭借全球领先技术和一流产品列入国家“领跑者”计划,获得了“中国光伏组件品牌10强”“中国光伏组件企业20强”“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等奖项。
王庄煤业率先使用行业先进的“絮凝沉淀+超滤反渗透水”两种处理方式共4套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水部分用于井下作业、地面绿化,消防部分用于循环生活用水。同步建成的WMS-2000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采样及预处理子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子系统、监测站房子系统、排放口建设子系统、锅炉烟气在线监测监控系统、PM2.5检测系统等,构成“三废”全方位全覆盖远程环境监控系统,实现了矿区内环保设施的精细化管理,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命名为“生态文明矿井”。
2019年,晋能集团新增授权专利31项、成果鉴定1项、著作权9项。晋能集团公司新增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清洁能源公司获山西省科技厅“企业技术创新奖”;阳泉公司“深部高应力双突矿井围岩控制关键技术”获山西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长治公司、天地科技公司、王庄煤业合作完成的“基于‘应力转移一围岩重塑’的沿墙掘进大断面强动压煤巷围岩综合控制技术”项目,晋城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盖州煤业合作完成的“大断面复合顶板切顶留巷围岩稳定性机理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河南理工大学、三元煤业合作完成的“‘一站式’矿山智能化无轨辅助运输系统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项目分别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三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晋能集团多年来在技术领域的耕耘,更离不开晋能人对科技创新的孜孜不倦。
管理创新激发潜能 近年来,晋能集团重点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技术、管理和工作三大标准体系,以安全技术管理、财务基础管理、全面预算决算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等作为突破点,形成了一批务实有效、充满活力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管理创新,确保企业运行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晋能集团以现有的信息化和智慧链供应平台为基础,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不断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信息采集平台”和“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管理技术和机制,不断释放潜在绩效和活力。
2019年,寿阳公司全年煤炭贸易量完成605.1万吨,全年利润总额同比增幅20.53%;截至2019年年底,该公司资产负债率32.81%,净资产收益率4.23%……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寿阳公司在“两个平台”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不断延展采购渠道,开展市场营销,完善物流服务网上办理机制,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实现了企业发展质的飞跃。
模式创新焕发活力 模式创新不是一味地求新求变,坚持并不断完善原有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创新。
愉园大酒店作为集团酒店服务业的重要一员,2019年4月,通过竞争性谈判,愉园大酒店社会化承接了晋神能源沙坪煤业后勤餐饮服务的运营工作,迈出社会化后勤服务的“第一步”。虽然“第一步”迈得还算理想,但愉园大酒店的“当家人”刘旭波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集团公司领导强调要大力开展煤矿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探索,我们首先要坚决去执行,其次要做就争取做到极致。我们还要在最终走完AAA认证流程的基础上,为煤矿职工提供至少四星级的优质服务——这也是集团领导倡导的让职工获得高品质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
同时,晋能集团在制度机制完善、创新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尝试。“三级架构、两级管理”运行体制在各产业板块全面落地,建立“板块公司+项目公司”两级组织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形成了可在全集团推广的大土河智能化管理模式、三元煤矿现场标准化建设模式、临汾后勤服务社会化管理模式、寿阳贸易物流模式,模式创新和推行的绩效正在逐步显现。
基业长青,需要持续自我革新。回首过往,晋能集团在创新的征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面向未来,集团将深入实施“1366”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流现代化清洁能源集团,在能源革命浪潮中贡献晋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