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1月14日> > 总第202002期 > C1 > 新闻内容
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聚焦2019年我省能源工作亮点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门高伟 王丽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2019年,是机构改革后山西省能源管理部门运行的第一年。
  这一年,全省上下一心,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勇毅笃行,为“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奋辑争先,为推动全省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真抓实干;
  这一年,煤炭行业勤练内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
  这一年,电力产业健康发展,结构优化升级,“风光”装机双双突破千万千瓦大关;
  这一年,煤层气产业体系格局初步形成,增储上产不断突破,管道布局不断完善,抽采利用不断提升;
  这一年,能源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投资930.6亿元,完成率达到105.8%。
  走过春夏秋冬,山西能源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19年:
让一组数据和关键词证明
  一年来,我省能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发展升级步伐持续加快,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目标任务以内,为全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煤炭板块:“减”“优”“绿”深入推进——
  【2745万吨】这是2019年我省退出煤炭产能的数字,其中,关闭煤矿18座,退出产能1895万吨,核减6座煤矿产能850万吨,去产能效果显著。
  【57座】这是完成资源整合煤矿的产能置换方案确认的数字,产能达5145万吨,减量置换和减量重组稳步推进。
  【68%】这是目前我省煤炭先进产能的占比数,先进产能占比大幅提高。
  【10座】这是我省确定的绿色开采试点煤矿数量,率先在全国出台充填开采产能增量置换办法,推进矸石返井、井下矸石智能分选、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试点工作,绿色开采试点有序推进。
电力板块:产业优化升级加快——
  【3大电源】电源结构持续优化,除火电外,风电、光伏成为全省第二、第三大电源。
  【36.34%】全省在役运行煤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60万千瓦以上机组占火电装机的36.34%。
  【36%】全省关停淘汰落后火电机组超出国家任务的36%。
  【6.9%】电网建设稳步推进,电源点项目调控有序。晋电外送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净外送电量同比增长6.9%。
煤层气板块:产业加速发展——
  【产业体系】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增储上产取得突破,加强煤层气勘采用变革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增储上产激励约束机制,社会投资在市场中有序集聚,主体油气企业技术创新技术不断提高,致密砂岩气勘探开采全面发力。
  【8500公里】输气管道布局不断完善,全省油气管道里程达到8500公里。
  【瓦斯抽采】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效果不断提升,晋煤集团不断完善矿区瓦斯输送管网建设,多方拓展瓦斯利用途径,效果明显。煤炭采空区煤层气综合利用迈出新步伐,开展煤炭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抽采试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有序抽采采空区煤层气,规模化利用残存煤层气资源。
新能源板块:持续健康发展——
  【16个】晋北风电基地和中南部低风速风电项目建设加快,风电项目新增投产16个,规模157万千瓦,新开工82个,规模410万千瓦。
  【100万千瓦】安排100万千瓦光伏平价上网项目,争取到光伏竞价补贴项目307万千瓦,新开工29个,完成投资60亿元。
  我省能源工作的推进,远非这些数字可以表述,这是我省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目标,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成效积累。
  
双控·创新·合作:
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2019年年初,省能源局敲定了一年工作的大盘,其中,既要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要求,推进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又要探索能源颠覆性技术的新突破,加快建设煤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还要提升能源革命合作共赢新高度,加快建设能源革命交流与合作平台。经过全省能源人的努力,到2019年底,这些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积极推进清洁供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及节能工作,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耗“双控”稳步推进,清洁取暖成效明显。
  省能源局合理确定2019年全省能耗“双控”任务,约谈未完成地市,及时传导责任压力,严控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着力扭转能耗快速上升势头。同时,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节能宣传周活动,推动承诺制改革区域能评工作落实。牵头组织成员单位深入调研,组织落实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备案任务,建立日常调度、信息互通共享和评价奖惩考核等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全省清洁取暖工作,拓宽农村清洁取暖路径,在全省组织开展生物质和洁净煤清洁取暖试点。
  能源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能源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以推动煤炭开采由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打造无人智能开采新模式为例,阳煤集团应用百度云天工智能物联网先进技术,开创了煤化工领域智能工厂先河;山煤集团长春兴煤业打造“云控矿山”,进一步拓展了智能开采工作面范围。全行业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度,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和项目,一些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潞安集团参与研制的“煤矿柔模复合材料支护安全高回收开采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同煤集团1500万吨级智能化放顶煤开采装备成功投运,成为特厚煤层智能化开采领跑者,大唐云冈热电的大温差热电联产技术实践应用,被国家发改委评为“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双十佳项目。
  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拓展能源领域合作,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能源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2019年4月26日,山西省能源对外合作交流座谈会召开,围绕21世纪国际能源发展方向、山西能源转型思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省能源局积极沟通协调,推动我省与国际能源署共同签署“能源合作声明”;采取强力举措,争取世行支持我省能源转型与绿色增长项目。同年10月22日,“2019能源革命展”如期举办,为全球能源行业关注山西、支持山西,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内合作也在持续不断扩大。谋划建设新的500千伏交流输电通道,促进“晋电送冀”。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与浙江省的对接沟通,争取新建输电通道。深化与江苏省的合作,依托晋北—江苏特高压外送通道,以燃煤机组和新能源机组“打捆外送”的方式,扩大清洁能源外送,2019年外送江苏电量同比增加48亿千瓦时。推进周边省份天然气、煤制气主干管网联通及沿海LNG输气通道建设,增强天然气应急互保能力。省政府与中国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
发力改革征程再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是深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关键之年。
  如何持续高效地推动我省能源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保障“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省能源局局长王启瑞表示,要坚决贯彻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坚定信念抓转型发展,聚焦重点抓项目见效,一以贯之抓试点任务,加快全省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
  为此,2020年全省能源工作会议将目标具体化、详细化,分别从能源供给方面、能源消费方面、能源项目方面,对全省能源新一年的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全省能源人将重点聚焦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具体工作,扎扎实实推进全省能源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力以赴推进煤炭开发和利用方式变革,持续提高煤炭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要坚定不移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有序推进减量置换和减量重组,强化煤炭洗选行业管理,推动煤炭绿色开采和智能化建设,扎实抓好煤炭消费减量和替代工作。
  全力以赴推进电力建设运营体制变革,持续提高电力产业健康发展水平。要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继续扩大晋电外送,在电网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上率先突破。
  全力以赴推进非常规天然气勘采用变革,持续提高煤层气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要积极推动增储上产,进一步完善管网互联互通布局,科学编制非常规天然气地方标准,加大煤矿瓦斯综合利用。
  全力以赴推进新能源发展模式变革,持续提高新能源科学发展水平。要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健康发展,继续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有序推进生物质能发展。
  全力以赴推进能源消费方式变革,持续提高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全力抓好能耗“双控”,加强重点领域节能,扎实做好清洁取暖工作。
  全力以赴推进能源商品流通机制变革,持续提高全省能源市场化水平。要加强能源市场建设,探索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
  全力以赴推进能源科技创新相关体制变革,持续提高能源科技创新水平。要强化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全力打造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突破颠覆性技术攻关。
  全力以赴推进能源革命相关企业发展方式变革,持续提高能源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支持民企提质增效、做优做强,促进新型电力产业园区发展。
  全力以赴拓展能源领域对外合作,持续提高能源革命交流与合作水平。要加强国际能源交流合作,深化国内能源合作,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平台作用。
  全力以赴把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贯彻到能源发展全过程,持续提高党建与能源工作融合水平。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能源法治建设,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能源干部队伍。
  行稳致远,功不唐捐。让我们期待山西能源人2020年的新答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