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20年01月07日> > 总第201950期 > C2 > 新闻内容
李丽:28载,仁爱洒满行医路
新闻作者:通讯员 李斌斌 刘志颖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阳煤集团第二医院精神科门诊处,笔者见到了正忙着坐诊的李丽。与别的科室不同,精神科大夫坐诊主要是通过与患者交谈、与家属沟通来确诊病情,而患者身体的各项检测指标只是作为辅助项目。
  圆圆的脸盘,循循善导的言语,常常挂着的笑容,是她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今年49岁的李丽,1992年从长治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刚建院不久的阳煤二院,先后在内科、肿瘤科、精神科工作,见证了阳煤二院的发展,也从医士、临床医师到副主任医师到主任医师,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精神科门诊接诊的病患以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病症居多。”李丽在介绍接诊情况时说。接诊时,首先要询问他们的病史和用药情况,通过交流、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来进行问诊,随后会进行心理测查,比对量表中各项目的分值进行辅助诊断,然后通过综合分析对精神病患进行确诊;有疑难病症的还要通过专家会诊的方式进行诊断,制定最准确的诊疗方案。
  由于工作需要,2004年,李丽调至了精神科,刚刚接触新的专业,她只能从头学起:向老医师学习问诊办法,向护士们学习护理流程。每天她都会早早来到病房,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了解病患出入院情况,通过查房了解病患的状态及重点病人的治疗情况,听取科室负责人对病患的诊断治疗指导方法和工作安排。
  为了更好地提升精神科医师的诊疗能力,阳煤二院与北京安定医院开展了医师培训合作项目。于是,2005年初,李丽简单收拾了行囊,踏上了前往北京培训的列车。一天,在跟随医师诊治一名有割腕自杀情形的病患时,她看到病患与医师谈话时面部微笑,便在诊断书上写下“表情自然”,然而医师却说:“这明显是苦笑,哪来的表情自然?”通过这件事,她真正认识到了精神科病患的诊疗难度。从此,她立志要更用心学习——购买专业书籍,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向专科医师学习诊疗手段、精神检查方法、病情诊断思路等。在北京学习了半年多,她对精神病症状学和病患的诊治有了一定的掌握。
  凡事存包容之心,以忍让为先。“忍”在精神科医生这里体现得尤为明显。36岁那年,李丽开始独立开展临床工作。一次查房时,一位男性病患突然发病,两手薅住她的头发,拽着她在楼道转圈,着实把她吓坏了。等同事赶来拉开他们时,她的长发被薅下来一片,头皮都血肿了。有了这次经历,她真正见识到了精神病患者发病时的可怕。但是,胆子大、不服输的李丽却没有被吓倒,更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继续前行。
  习惯中、适应中,一大批治疗精神疾病的先进设备被引进来,一整套专业治疗方法被应用起来,阳煤二院的精神科也逐步完善了生物—生理—社会治疗模式。针对接诊的病患,他们按照国际标准,对照病情分类指导,病情轻微的采取药物治疗、团体或个体心理治疗;病情稍重的采取住院治疗,使用药物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办法。
  2018年夏天,有名男性病患在其他医院就诊时,一直按照抑郁症进行治疗,虽多次更换药物,效果却不好,最后推荐来到了阳煤二院。经过详细问诊、与家属沟通了解,李丽确诊病患为双向情感障碍,同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这种情况必须住院诊疗,采取药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办法进行治疗。最终对症下药后,治疗六个疗程后的病患病情明显好转。
  工作28年来,李丽精修医术、靶向定位疑难病症,竭尽所能帮助患者去除病痛,仁爱之心包容病患助健康之完美,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医者的初心——阳煤集团“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劳动模范”“巾帼标兵”和阳泉市“矿区名医”等荣誉纷纷落在了她的头上,彰显着她仁爱为本的从医之道。李丽常说:“精神病患非常可怜,一旦发病就失去了自控能力,希望社会给他们多一些关注、多一些谅解……”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