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薛瑞)为提升煤矿“四化”水平,实现煤企“四减”要求,晋煤集团寺河矿以机械化为基础、自动化为先导、信息化为支撑、智能化为方向,在全矿范围内积极开展自动化改造,营造出技改创新的浓厚氛围,用现代化技术为矿井安全生产再加码。
据了解,煤矿中央水泵房是解决全矿井水的涌水排放问题,保证全矿井的排水安全,改造前因其需要专人值守,很容易由于人为因素导致仓满溢水,并且人工清理费时费力,增加职工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推进智能化改造,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井下生产效率,寺河矿积极与行内企业合作,先后完成了西区中央水泵房、西一水泵房、东五主排水泵房、常店主排水泵房四处改造,其中西一水泵房已经投入运行,且运行正常。并通过在水仓内设置液位传感器实现对仓内水位的动态观测,再利用信号传输线路将采集到的信息传送至井下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对水泵进行启停操作,保证水位始终位于合理区间。
“自从实现了排水系统自动化以后,井上就可以对水泵启停进行远程控制,现场不再需要专人顶岗,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溢仓问题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从该矿井下机电二队职工史世琛赞美的话语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项技改创新给职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寺河矿职工的兴致更加高涨。为了提高水泵房的安全可靠性,技改人员经过反复试验,给每个水泵房加设了高清摄像头,通过千兆环网将现场画面实时传输至井上机电调度室,建立“机电调度—机电队—各个集控点”的“三级”集中管控平台,一旦出现意外,井上就可以人工进行操作,第一时间避免事故扩大化。
水泵房的改造只是井下智能化水平的一个缩影,在寺河矿厚植创新基因的这片沃土上,技术人员的创新脚步并没有停止。2019年该矿先后完成了主运系统、供电系统等多项自动化改造,形成了机电运输专业“四中心一调度”的管理监控格局,多个机房硐室实现“无人值守”、减人减岗,真正让智能化成为了矿井发展的“关键词”,也促使企业向着现代化矿井建设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