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集团高河能源有限公司开启智能化国际化新征程
抓安全 促生产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思想隐患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高河能源筑牢思想堤,以构建完善安全文化体系为切入点,一是多向合力,建立运行安全包保机制,党、政、工、团齐发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职工开展交流帮扶,及时疏通职工安全思想之渠;二是统一战线,开展井口认亲、访谈家属等活动,建立起从家庭到岗位的安全思想不间断;三是既知又行,通过持续开展三违人员“过七关”教育,帮助职工解决从“知道”到“做到”的系列问题,构建起对安全理念的深度认同;四是提升格局,充分发挥党支部、分工会的疏导作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安全管理的内涵延伸与境界提升,促进安全管理由追求生命安全向健康安全、心理安全、生活安全转变。今年7月份,高河能源启动了首届班组长节,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安全生产的热情。
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高河能源架起管理线,形成了主体责任主动落实,业务保安贯穿始终,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监管责任落实体系,实行事故向隐患和“三违”的双向问责等,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在制度保障上,该公司建立完善了包括安全会议、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奖惩与责任追究、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现场“三位一体”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等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升依法治矿保安水平。在安全管控中,该公司以立法、守法、执法为主线,明确了规章制度从编制到落实的步骤,环环相扣、步步相连,从根源上解决了编制不严、贯彻不好、执行不力等问题。近年来,该公司推行安全短板管理,从隐患现象入手,反推系统、环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炼形成规律性总结,作为安全工作短板去解决,使安管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教育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高河能源拉好执纪网,以履职尽责、制度执行、职能发挥为抓手,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对照责任清单予以闭合监督,定期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回头看”,对标找差、补齐短板、规范行为,持续提升履职尽责能力水平,促进责任落实到位、履行到位,让“工作抓落实、执行无借口”成为每名干部职工的自觉。坚持从严问责,对安全事故、重大隐患、严重违章、安全不履职、责任不到位“零容忍”;坚持从速问责,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剖析、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跟进、第一时间处理;坚持从重问责,对各类责任性问题一律追责,按照相关奖惩办法追责到个人。
构筑安全长堤,需要精准的细节管控。高河能源构建标准簿,创新了移动在线教育培训平台,设置文字、视频学习考试内容,推出科学化积分管理系统,开展以“一标准、一题库、一培训、一考试”为载体的全员安全素质提升活动,充分发挥平台信息化优势,促进培训考核动态化、随查随考常态化、培训监督数据化,使学习有乐趣、培训有标准、效果有检验、提升有实效。此外,该公司针对新进员工、返岗员工等安全基础知识薄弱人员,实行“五步管理法”,使上岗“入口”严起来;针对安全知识学习记不住、用不上等致使“三违”现象,编制了“三违字典”——《习惯性违章375条》,将“三违”原因系统归纳、整理,并在条文下逐条加注真实案例;为防止执行“走偏”,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内容进现场、进岗位、进工序、进规程活动,使职工学习运用安全知识精准化;针对主体工程完工后的麻痹思想,该公司出台了《末节工序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变化环节分级管理运行机制,切实站好现场安全的最后一岗。
谋创新 促发展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进入冬季,首套智能化综采装备地面安装调试成功的消息,让高河能源职工热血沸腾,这标志着该公司集约高效智能化开采步入快车道。
作为潞安集团现代化智能化煤炭集约高效开采的领跑者,高河能源积极推进智能化工作面建设,调试的智能化综采装备以集中控制平台为“智慧大脑”,通过远程在线监测、一键自动、远程控制,可实现对采煤机、刮板机、转载机和液压支架等全套采煤装备主动感知、智能分析,能够自动实现工作面“三直两平”标准化作业,实现自动调节刮板机运行速度,实现工作面液压支架跟随采煤机自动移架、自动推溜、自动喷雾等功能,实现“井下无人跟机作业、有人安全巡视、井上远程操控”的全新智能化综采工作目标提上日程。
近年来,高河能源有步骤地实施科技引领战略,以科技创新换安全生产空间,把科技创新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了多项科技成果落地。首套智能化综采装备的落户调试,是高河能源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一个缩影。
不仅如此,该公司率先开展“矿井自动目标精准定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引进采用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井下北斗精准定位平台,由传统区域定位提升为精准时空定位,可有效在信号遮挡、衰减、干扰等条件下,实现多维精准定位功能,实时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对推进人员、车辆、设备精准定位,以及探索无人值守、无人驾驶、无人化工作面建设,实施智能煤矿及无人化矿井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具有重要推进作用。与精益化生产、精准化管控、精细化操作“三精”管理相融合后,更是实现了对井下队组工时利用率、开机率、正规循环率“三率”的有效管控,实现了瓦斯地质平台的智能化管理,实现了井下人员、车辆、作业环境的实时监控,实现了紧急状态下“一键呼叫”的应急管控,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家组鉴定认为“突破了煤矿传统定位系统升级改造中的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行该系统后,高河能源矿井采煤效率整体提升8.3%,减少综采配采队组一个生产班;掘进效率整体提升14.2%,减少3个掘进队组;总体减人达到200人左右,单班入井人数减少60人,提效减人、一优三减目标稳步实现。
今年以来,高河能源按照“变废为宝、矸石回填、置换开采”思路,试点推进“6米厚煤层100万t/a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着力打造三个“全国第一”,即施工建设全国第一大煤矿充填开采工程、建造全国当今第一大充填工作面、建设全国第一个实现百万吨级充填开采矿井,为全行业推进膏体充填开采做出了“高河探索”、积累了“高河经验”、开创了“高河模式”,走出了煤矿绿色充填开采的新路子,高河能源因此荣获了第九届山西省节能环保、低碳发展博览会“绿色高效开采创新成果奖”。
该公司引进全球最先进的煤矿乏风处理技术,建设高河乏风氧化发电项目是全球最大、全国第一家乏风氧化发电项目。通过对瓦斯抽采钻孔实施水利造穴、气相压裂和千米钻机预抽,对整个井下抽采系统实施“阀门三级管控”,高河能源将高浓瓦斯抽采流量提升了38.8%,使日发电量由原来的30万千瓦时提升了50万千瓦时,再创历史新高,填补了我国极低浓度煤层气资源利用和大规模碳减排项目的空白。
此外,高河能源还首次顺利打捞成功掉落长达3年5个月的千米钻机钻具,这在全国尚属首例,为煤炭行业长时间长距离千米钻机钻具打捞提供了有益探索。
善管理 促和谐推动高质量发展步伐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高河能源向管理要效益,将提质创效、优本增效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提升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
统筹兼顾算“大账”。该公司精准把握问题导向、投入导向、发展导向,兼顾效率效益,精细预算,从精准分解指标入手,推进指标分解,强化超前预警预控、过程监管纠偏、结果分析完善,构建了动态监管、全程在控的高效经营管控体系;执行“费效比”前置分析,从安全性、效率性、先进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调研、核算、分析,优选最适宜设备工艺,保证成本最优、效益最大;开展经营分析,从经营指标分解入手,推进预测预报、指标控制,促进经营策略、指标任务的精准调控;建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及流程图,流程化管理、网络化推进、制度化执行,促进了管理效率提升,连年保持了“三标”体系认证,推进经营管控持续升级。
对标对表算“细账”。该公司秉持“物尽其用,材尽其能”理念,突出抓好物资的使用管理,控制增量、盘活存量、落实减量,修订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交旧领新等工作制度、管理办法,将回收复用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专业、部室、队组、班组,引导职工算小账、算细账,把容易忽略、流失的成本找回来,形成了全员行动、全面挖潜的“大创效”格局;持续加强现场动态管控,在工作现场推行“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检修、表格化控制”的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的要求作业;全面盘活库存物资,提高设备的周转率和运转效率,从细微入手、从小事抓起,深挖物资循环利用潜能,变废为宝、吃干榨尽,使物尽其用。
深挖潜力算“巧账”。该公司聚焦国家“减税降费”及相关利好政策,将政策创效、财务创效融入到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围绕税费减免等进行攻关,切实将各类政策优惠红利变成真金白银;聚焦成本最优,树立“成本管控大头在井下”理念,超前布局生产设计,理顺抽掘采销衔接关系,使矿井各系统良性运转;优化管理创新驱动,先后涌现出《“五步法”提升瓦斯抽采治理的创新与实践》《三度六基运销系统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双一流”后勤管理在煤炭企业的应用》《煤矿不倒翁式中层管理绩效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三角对垒式煤炭销售安全的实践应用》等,丰富了管理思路和方法。
今年以来,高河能源大力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积极部署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坚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在职工中形成奋勇争先的凝聚力、攻坚克难的战斗力、只争朝夕的执行力,抒写着智能化国际化示范矿井高质量发展的“高河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