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来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晋能集团晋城公司盛泰煤业创新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艺提升矿井效能、成本管控杜绝“跑冒滴漏”,“三子落地”走好创新发展“先手棋”,持续发力打造降本增效“升级版”。
管理创新,打出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组合拳”,加大后备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把一些有责任心、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年轻人提拔到关键岗位,为矿井生产建设注入“新活力”;出台《经营绩效工资考核实施方案》,经营绩效考核实行基础指标(产量进尺)与质量指标(吨煤成本)百分考核、管理科室打分、科队内部考核“三结合”办法,经营绩效工资分配坚持“三次分配”原则,彻底打破原来大锅饭的分配格局,激发企业创新发展内生动力。
技术创新,“三优化”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布局。在15201工作面大胆进行长距离掘进开采,克服了15102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末采期间突遇伪顶容易冒落和15201工作面搬家倒面工作单项运输距离较长等难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优化和提高了矿井产能。优化工艺技术。2018年4月,15102工作面遇复杂地质构造,地堑、地垒等地质构造出现频繁,过构造期间造成长200m的高顶区,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困难。该矿经过反复研究,确定采用锚索、钢筋网、钢梁及木料铺设人工假顶的工艺,将木料绑定在端头支架上,使巷端头支架顺利接顶,保证了端头支护强度,不仅节省了木料、锚索钢梁等支护材料,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材料成本约50万元,节约人工成本约20万元。优化设计参数。因15202掘进工作面出现60~80cm厚的夹矸,且又紧邻14#煤层,导致掘进支护的难度增加。该矿多次组织技术人员下井了解现场夹矸厚度,制定解决措施,最终决定将夹矸段加强支护,把巷高控制在4m左右,减少掘进出矸量,200m的夹矸层减少约3000m3的出矸量,节约人工成本约30万元,降低后续回采成本约70万元。
精细化管理,狠抓物资供应、材料使用、修旧利废等“关键环节”,挖潜增效。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的卷板机,在保障井下材料使用的同时,为煤矿节省采购费1万余元。自制卷板机最大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加工制作出队组需要的铁皮制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机修车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井下废旧的滚筒进行严谨的拆解维修再利用,节约了材料采购费用,仅此一项就节约成本15万元。
采掘工作面、运输、洗选、销售环节,本着“吃干榨净”研究新方法;物资采购、材料消耗,本着“精打细算”杜绝“跑冒滴漏”;人事劳资制度改革,本着“以效率促效益”,进行集约化管理。盛泰煤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向创新要动能,向管理要效益,全力打造降本增效“升级版”,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煤矿生产原煤120万吨,成为晋能集团晋城公司目前唯一一座年产能达120万吨的生产矿井,销售煤炭120万吨,圆满完成了全年任务指标;实现利润10007.52万元,成为晋城公司4个利润过亿元单位之一。截至今年9月底,煤矿利润指标进度累计完成进度计划的127.3%,在矿井正式投产运行的第二年,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持续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