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12月03日> > 总第201945期 > C1 > 新闻内容
阳煤: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发展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卢洁 通讯员 陈健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70年,弹指一挥间。悠悠历史长河中,阳煤集团响应国家号召、把握政策机遇,在市场浪潮中奋勇搏击。从单一的煤炭产业起步蜕变成为七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从一煤独大到多元驱动,阳煤集团的经济格局已经蜕变——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基础薄弱,百废待兴,而当时中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煤炭成为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源”。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50年,阳泉矿务局成立了。阳泉矿务局担负着生产煤炭的历史使命,煤炭经济也成为阳泉矿务局的核心经济。
  
开采原煤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1950年1月7日,从井阳矿务局分立出来的两矿一厂是阳泉矿务局诞生时的全部家底。经过近3年的建设,1952年底,阳泉矿务局拥有4个生产煤矿、9对生产矿井和1个修理厂,原煤产量从81万吨上升到136.95万吨。1965年,阳泉矿务局煤炭产量达到560万吨,营业收入一举突破亿元大关,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当时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干扰,煤炭大幅度减产,供不应求的局面严重影响到工农业的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勤劳勇敢的阳煤人响应国家号召,发出“宁让汗水漂起船,也要产量翻一番”的豪迈宣言,打响了翻番战役。1974年,顺利跨越年产原煤1000万吨大关,进入当时为数不多的千万吨矿务局行列。同时,阳泉矿务局营业收入增长到了1.65亿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阳泉矿务局煤炭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原煤总产量由1978年的1172.69万吨增长为1997年的1634.31万吨。同时,营业总收入由1978年的1.76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32.38亿元,增幅超过17倍。
  
非煤产业逐步兴起
  在煤炭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为了安置待业子女,煤炭部于1986年作出发展多种经营的重大决策,阳泉矿务局成立了多种经营总公司,推进新项目。到1990年底,全局各类公司和厂队店发展到2131个,1992年,全局多种经营和集体经济系统的生产经营总额达到3.2亿元,非煤产业营业总收入占比当年矿务局总收入20%。随后,争取到国务院及煤炭部政策支持的阳泉矿务局开发了大批多营新项目,到1998年,全局初步形成了铝锭、磁材、建筑建材、热电、矿机、轻工、商贸为主的七大产业群,非煤产业营业总收入占比也增加到了40%。
  1998年,煤炭产业陷入发展困境后,阳煤集团的建筑施工企业和多种经营企业在勇闯市场中不断发展壮大,铝业和电力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到2001年,阳煤集团非煤产业的从业人员达到4万多人,年营业收入达到17.55亿元,撑起了集团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1999~2001年,非煤产业营业收入连续3年超过煤炭产业,为煤炭产业划转分流、减人提效、化解风险、渡过难关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1年,煤炭市场回暖,阳煤集团煤炭营业收入重新超过非煤产业。煤炭主业的回稳,稳定了企业发展的“军心”。同时,在市场危机中成长起来的非煤产业坚定了企业壮大发展的决心。2001年12月,集团首次确立了“煤与非煤并重并举”的战略方针,开始对非煤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发展,并提出了“以大搏强、十年百亿”的战略目标。
  2006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年底的营业收入统计中,非煤产业营业收入占比再次超过煤炭产业,并开启了持续超越的新阶段。
  
“强煤强化”使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2006~2010年是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期。期间,化工产业异军突起,其他产业强势发展。自2005年起步至2009年提出“强煤强化”,阳煤集团通过联营兼并、整合重组、开疆拓土,以资源和资本为纽带,依靠集聚的产业规模优势和大批优秀的化工技术、管理和操作队伍,先后整合重组、新建了一批企业,迅速成长为全省最大煤炭化工企业。铝电产业步入循环化、高端化道路;建筑建材产业通过实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以新建重组为手段,步入高速增长期;贸易服务业构建起了现代运营体系,中小企业集团产权改制基本结束……
  进入“十二五”,阳煤集团在经营极度困难的局面下,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完成了从20世纪90年代“煤与非煤并重并举”、2008年后“强煤强化”、2012年以来“煤电化一体”,到2015年“127”发展战略的四次战略布局调整,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质的提升。期间,集团煤炭产业提质增量,却难敌非煤产业全面发力。化工产业稳步拓展,铝业链条延伸项目全面建成投运,地产建筑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装备制造业形成了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一体化产业体系,物流贸易业向内涵驱动型转变,金融业成为阳煤效益增长新亮点,煤层气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这5年,煤与非煤在营业收入的结构变化上尤为明显,从2014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结构来看,煤炭产业占比仅11%,而2009年,煤炭产业占比39%。
  
持续向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发力
  步入“十三五”,阳煤集团煤炭产业围绕提升水平、稳定产能,通过生产矿井升级、整合矿井改造、新建矿井建设“三轮驱动”,持续向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发力。同时,优化机构、提升效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雄厚基础。
  以煤炭产业为基,化工产业从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入手,千方百计降成本,不断提升盈利能力,以效益效率为中心,健全完善内控体系。铝电产业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战略合作为途径、链条延伸为依托,已经形成了煤—电—铝和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品加工两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并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现代工业新业态方面,正在由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向现代服务工业转变。现代物联网大数据方面,集团公司组建了国际陆港、启动了阳泉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跨境电商项目。现代智慧服务业方面,集团正在打造医疗、健康、养老高端服务新业态。现代金融为集团发展提供强有力资金保障。
  同时,阳煤集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大集团资本和技术孵化平台作用,利用产业基金,加快布局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盈利能力强、成长空间好的好项目、强项目……
  时至今日,以煤炭开采起家的阳煤集团在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越走越快,煤与非煤已经成为推动集团发展的磅礴动力。
  蜕变,既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又是一个时代的开启。一个在新时代里快速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的阳煤集团正向我们走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