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11月05日> > 总第201941期 > C1 > 新闻内容
霍州煤电集团 父子掘进工眼中的装备变迁
新闻作者:通讯员 李丹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镐刨到综掘,从肩扛担挑到皮带运输,从自制木棚到风动锚头……新中国成立70年来,霍州煤电集团井下掘进装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掘进工人,霍州煤电辛置矿职工刘秋领和儿子刘乐乐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变迁。
  一把旧锛斧、一把布满锈迹的刀锯,这些富有沧桑感的老物件被刘秋领保留至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那个用木棚支护巷道的时期,工人们手工制作木棚靠的就是这些老物件。刘秋领说,那时每一架木棚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在现场实地测量后制作安装的,木头锯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影响支护效果。而如今,在儿子刘乐乐所在的工作面,支护用的都是专业厂家生产的锚杆、锚索和钢带,支护力量更强了,安全系数也更高了。
  两代掘进工人的不同,不只体现在支护装备上。“我1984年参加工作,当时带我的师傅是一位将近50岁的老大哥,他从辛置矿建矿就来到这里了。他告诉我,建矿初期,掘进靠的是人工镐刨,运输靠的是扁担箩筐,进尺产量就是工人们一镐一锹、手刨肩挑干出来的。”刘秋领说,“跟老师傅相比,我上班时已经有了放炮打眼,但是局部还是需要工人用镐刨。第二年,支护工艺有了改进,工字钢棚代替了木棚。慢慢地,有了矿车、绞车、皮带……”
  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霍州煤电井下掘进装备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刘秋领见证了辛置矿井下掘进从炮掘到综掘的转变,亲历了综掘机动力系统从电动到液压的升级。最让刘秋领感到自豪的是,儿子刘乐乐继承了他的事业,成了辛置矿掘一队的成员。
  “这几天,我们矿正在安装EBH315综掘机,这是目前矿上最先进的综掘装备了。上班十年来,我们使用的锚杆、锚索由细变粗、由短变长。与过去我父亲使用的电动锚头不同,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风动锚头,安全系数更高。如果说洋镐、锛斧、刀锯是我父亲那一代的必备工具,那我们这一代掘进工人的必备用品就是这些机械化装备,一个小小的按钮或手把就能完成工作任务,既省时又省力。”刘乐乐高兴地说。
  技术装备在革新,工艺管理在改进,安全性能在增强,效率也在提高。刘秋领回忆,他刚上班的时候,巷道高2m、宽2m,一个班15个人,每班掘进2m。而如今,刘乐乐所在的工作面巷道高4m、宽4.2m,一个班平均只需七、八个人,每班进尺达到4m以上。
  人员少了一半,效率提高了一倍。回顾这些年井下掘进装备的变迁,父子俩由衷地感叹,从人工生产到机械化、自动化,井下一点一滴的变化他们都看在眼里,如今企业又在大力推进智慧矿山建设,煤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