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10月29日> > 总第201940期 > C5 > 新闻内容
健全技术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新闻作者:山西霍尔辛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李晓白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建立技术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
  (一)完善技术管理团队
  总工程师为技术管理体系的主要负责人,是技术管理团队的领导者。公司围绕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团队建设,配齐了采掘、通风、防治水、机电等相关专业副总工程师,各科、队设置了主任工程师和技术员,专职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同时,公司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科室的基础上,在地面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科技创新、职业卫生等部门增设专职的技术岗位,更加完善了技术团队的人员构成,增强了技术团队力量。
  (二)完善技术管理制度
  结合矿井实际,建立完善各种技术管理制度34项。重点包括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作业计划、矿井灾害预防处理与应急救援计划、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批、瓦斯抽采管理、地测防治水管理规定等,并对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三)明确技术管理责任
  明确各级领导、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职责,突出总工程师的技术管理决策权和指挥权,副总工程师对分管业务范围的技术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各业务部门和队组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技术人员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
  
二、夯实基础建设,增强矿井抗风险能力
  (一)优化采掘设计,构建合理生产系统
  严格执行规程、标准、规范,消除设计环节带来的安全隐患;坚持“四量平衡”原则,保证均衡生产;完善主、辅运输系统,确保系统简捷、安全高效运行;抓好正规循环作业,使生产过程有序进行;严格落实工艺、工序和岗位“三项标准”,做到生产组织环节、人员可控;推行掘锚一体机、锚杆钻车等先进施工装备,提高掘进效率。
  (二)狠抓通风瓦斯管理,强化瓦斯抽采效果
  高瓦斯矿井最大的风险就是瓦斯,抽采达标是根本,通风系统是关键。牢固树立瓦斯是可防可控的理念,制定瓦斯治理的“一面一策”和《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治理方案》;严格落实瓦斯参数测定制度,坚持瓦斯预测预报,根据瓦斯原始含量和瓦斯涌出量,采取针对性的瓦斯治理措施;优化矿井通风系统,采用分区通风,采煤工作面采用“Y”型通风方式,做到大系统稳定合理、小系统优化。
  掘进工作面实施迎头短钻孔施工、边掘边抽,降低煤体瓦斯含量,保证掘进作业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限;本煤层钻孔与顺槽掘进同步施工,提高了预抽时间;采空区高位钻孔超前施工,提高了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的抽采效率;采用定向钻机施工工艺,在高瓦斯区域开展区域顺层抽采,采用CO2预裂增透技术,提高抽采效果。
  (三)实施精准地测,水害防治到位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开采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煤矿开采的眼睛,可有效实现煤矿开采生产高效、安全及顺利进行。总工程师作为主管地测防治水的技术负责人,针对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等方面下功夫,查清地质构造,精准标定中腰线,为采掘活动指明了方向;严格执行“防治水‘三专两探一撤’规定”,建立了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实时分析主要含水层的动态变化,进行提前预警,做到水害事故的超前预防。
  
三、强化人才培养,打造过硬技术队伍
  (一)加强人才队伍培训
  公司着眼于长远发展,制定技术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管理机制;结合国家对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班组长、特殊工种学历教育要求,与专业对口学校联系,提供学历提升教育便利;出台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和开展“导师带徒”培训实施方案,全员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同时,成立了“张志强大师工作室”,大力支持技术骨干和劳动模范开展“五小”改革创新,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多展示才能、开展技术创新的平台。
  (二)建立技术人才评价和晋升管理体系
  推进实施技术带头人制度,形成“合理用人、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用人机制,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环境;开展人力资源改革,打造“三条晋升通道”,即管理、技术、操作岗位,打破员工固化的只有一条管理晋升通道的困局,激发员工干事创业活力。在选聘技术人员方面,实行公开竞选,设定选聘职位的要求,公司所有符合要求的人员都可以进行报名,通过专业知识考试和专业考评小组面试后,择优选聘,充分调动了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积极主动性。
  
四、加大科技投入,引领先进技术
  (一)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力度
  通过与中国矿大、重庆煤科院、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煤炭研究机构对接,从最美矿山建设、煤矿瓦斯治理、综合防尘治理、通风阻力测定与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且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在公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很好地促进了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提高。
  如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一起建立的瓦斯防治预警综合系统,该系统包括瓦斯地质动态分析系统、瓦斯抽采评价系统、矿井三维通风网络在线监控系统、瓦斯涌出特征灾害预警系统、矿井安全隐患管理及分析系统、矿压监测分析系统、矿井安全管理及预警网站平台、数据库建设等8个子系统,通过核心数据库进行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交换,基于GIS技术创建空间数据库,无缝连接综合监控系统,通过研究建立瓦斯涌出、矿山压力、日常数据变化情况以及人的行为设备状态等因素与工作面瓦斯灾害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工作面瓦斯灾害相关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实时预警,从通风监测的角度,保障通风可靠,并建立矿井事故报警系统,当瓦斯事故发生后,及时辨识与预报,采取合理的应急控制措施,斩断事故链,防止事故扩大,该系统实现了瓦斯防治的时空关系与矿井通风的有效融合,提升了矿井瓦斯防治技术水平。
  (二)大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工艺
  创建一流信息化矿井,打造数字矿山。不断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水平,制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规划;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队伍和信息化工作室,在智能矿山、手机平台软件、调度指挥中心监控系统完善等方面取得实效;加强井下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人员实时定位、防爆手机通讯、“一钻一视频”钻孔验收系统的完善。
  (三)建立科技课题项目攻关小组
  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组,建立以企业负责人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常务副组长的科技工作创新团队,将各项制度以公司文件正式下发,抽调中坚技术力量,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建立制度保障措施和资金提取制度,保证科技创新的人、财、物及时到位,确保科技项目顺利进行,为矿井提供科技保障。
  (四)加快信息化在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建设煤矿首个矿井级“一网一站一平台”一体化融合通信平台试点,“一网”万兆环网,“一站”综合分站,“一平台”云平台,通过一台综合分站覆盖多系统业务,实现一个触摸屏调度台上多系统综合调度指挥。目前公司万兆环网已建成,综合分站在原有的系统上进行优化,已实现模块化接入;风险风析云平台已建成,正在进行各系统融合实验,实验成功将实现井下“主皮带、水泵房、变电所、关键水仓、抽采钻场”及地面“压风机房、主井绞车房、瓦斯抽放泵站、加油站、销售泵房”等10处无人值守或减人值守,将会减少岗位48个,每年节约人工工资480万元。
  总之,总工程师作为技术管理方面的“施工队长”,必须全面掌握矿井的安全生产动态,发挥技术管理团队优势,运用先进的技术解决实际存在的安全隐患,夯实安全基础,矿井的明天才能长治久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