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APP即可查到每位入井职工当前所在位置,井下硐室实现无人值守,井下局扇通风机实现远程监控……”这是深处群山中的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南关煤业带给大家的最新印象。
作为一个拥有五六十年历史的老矿,南关煤业一度面临生产难度剧增、技术更新滞后等诸多困扰。然而不甘落后的南关人如何在短短一两年内实现高质量发展呢?靠的是人才支撑,靠的是技术创新,靠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
掌上视频 灵活高效 “9月9日,一位矿领导通过智能手机看到南关煤业井下3209煤库转载机处未安装护栏,立即安排矿相关部门安装了护栏,处理此项安全隐患。”这是该矿刚刚使用的“掌上工业视频”给安全管理带来帮助的一个案例。
今年8月初,该矿信息中心几位职工经过反复研究,发现借助视频综合安防管理平台,可以采用一些网络技术手段,加设防火墙开通专线外网端口,在电脑上使用用户名、密码登录平台即可完成平台管理。与此同时,登录手机APP后可实时观看现场情况,与对应的现场工作人员语音和视频。
“掌上工业视频的成功研发及应用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视频监控系统。我们实时可以监测各个监测点的生产动态情况,实现了实时安全化、规范化管理,免去中间汇报环节,真正推动了南关煤业的智能化矿井建设。”该公司信息中心副主任郭垚说。
局部通风 远程可控 为提高矿井自动化水平,更好地了解局部通风机现场的工作状态,近期南关煤业创新工作室提出了井下局扇通风机远程监控项目,经过两个多月的技术攻关,该项目已研发成功。通过此项目,缩短了局部通风机突然停电后,复电时掘开工作面恢复通风时间,为生产赢得了时间和效率,同时减小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矿井的自动化生产水平。
该矿通过网络模块将每台开关主控器数据采集后,采用光纤传输至地面调度室,使用组态软件将上传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在监控电脑上,从而实现了对局扇风机的运行状态、工况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可在地面对井下各台局扇风机进行远程操作,达到井下局扇统一管理、集控操作的效果。
“我们公司使用的局部通风机监控系统设计思路新颖、结构简单、维护自主性强,而且经济投入少。下一部我们计划将继续对局扇通风机监控的通讯方式、组态画面进行升级改造。通过自主创新,打破‘看惯了、习惯了、干惯了’的固定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团队群体智慧的力量。”该公司机电区副区长、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赵成尖说。
自动排水 无需值守 当前,矿井排水自动化已成为智慧矿山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成为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3月南关煤业利用矿井现有的中央水仓主泵,探索变更自动化排水方案,对原有设施进行自动化排水优化改造。采用改进水泵缸体排真空的方法,加装能力适配的接力泵,取代以往采用射流泵排真空的方法。利用PLC可编程控制器实现数据收集以及自动化控制。
该项目利用大流量、小扬程潜水电泵作为主排水泵的前级吸水泵,能够保证主泵高效运行且解决主泵缸体排真空的问题。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自行编制开发自动化控制软件,实现水泵自动化排水,并将流量、压力、水位等数据进行收集、上传,实现地面可监控运行。
“通过参与矿井排水自动化项目,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自动化排水的思路,利用接力泵取代射流泵进行引水灌注和污水灌泵,实现高效排水,减人提效。仅南关中央水泵房1年即可节约岗位工工资96000元。同时,我也明白了,只有坚持在‘创’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做文章,才能让矿井更加自动化、更好安全生产。”南关煤业创新工作室成员崔璐潮说。
如今,创新是南关煤业最亮的名片,也是最大的潜能。它虽是汾西矿业最老的矿井之一,但始终致力于打造一座智能化矿井。它正立足科技创新,按下企业发展“快捷键”,通过技术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等有力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将技术创新不断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进矿井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