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神达集团栖凤煤业有限公司安全工作掠影
在忻州市宁武县风光旖旎的山色中,有一座美丽的乡镇——凤凰镇,在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乡镇中,坐落着一座拥有六十余载厚重历史底蕴和辉煌开采史的“煤海明珠”。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路上,他们紧紧围绕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目标,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不动摇,创造了3300多天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它就是神达集团栖凤煤业有限公司。
创新管理 筑牢安全生产之基 安全生产重在“管”,核心在“理”。近年来,栖凤煤业狠抓安全生产,坚持高瞻远瞩、脚踏实地,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理顺了制约安全生产症结,在短短数年间就建立健全了完备的安全管理支撑性制度及保障性制度,真正形成了“决策层超前预控、管理层监督约束、执行层实践提升”的良性管理机制,实现了安全工作量化、细化、具体化,为矿井筑牢了安全生产管理之基。
决策层统筹部署。该矿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安全工作年会,专题安排部署全年安全工作,为矿井安全生产定下总基调;每月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例会,全面通报矿井本月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部署下月安全注意事项,对安全生产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做到超前分析、超前安排、超前预控;每天召开安全生产动态调度会议,对当天的安全生产情况实时协调指挥,及时根据生产变化制定应对措施,以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管理层精心组织。安监部门既是矿井安全生产的执行者、监督者,更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参与者。为了杜绝矿井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该矿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制定了《隐患排查治理及效果评估制度》《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细则》和《安全生产细化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现场作业有章可循、考核有据可查。与此同时,该矿将规范应急救援及处置程序的建立置于重中之重,先后修订完善了13项应急救援预案,保证突发事件处置规范有序、处置有力。全面创新和实施“系统抓、抓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各分管领导牵头、业务科室参与的旬查制度,有效提升了现场管理和专业管理的水平与质效。干部全面推行走动式管理和刚性的带班值班制度,要求坚持“三三制”跟班原则,做到“三必到、三走到、三查到”“三必查三必问”,强化月度精细化考核,增强了各级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发挥了干部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执行层刚性落实。生产队组不但是生产的组织者,更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该矿在各生产队组全面组织开展和建立了班组安全、质量、进度劳动竞赛制度,企业文化6S管理制度,三违人员强训帮教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了员工的作业行为,促进了队组自主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开展班组长素质提升、班组自主管理、“手指口述”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井下现场安全管理,规范了员工行为,从源头创优了安全作业环境的同时,构建起了“具有栖凤特色,展示栖凤作为,体现栖凤价值”的安全管理新模式。
文化铸魂 构建安全文化格局 深谙安全理念是建设安全文化先导的栖凤人,始终将安全文化建设置于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地位。面对矿井安全发展的新挑战、新机遇,他们创新思维,主动作为,以安全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奋力构建大安全文化格局,为企业安全生产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栖凤煤业作为神达集团的一部分,栖凤文化更是神达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栖凤煤业深挖文化积淀与神达集团企业文化紧密结合,提炼和升华而成的“同心同力、共创共享、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指引栖凤煤业健康茁壮发展的文化坐标;他们培育出的“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工作理念、“千条线万条线,安全生产是主线;千重要万重要,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安全生产理念、“八个零”的安全目标理念、“赢在标准、胜在执行”的安全执行理念、“不出事才是真本事”的安全责任理念。特别是结合栖凤特色创新推出的“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和“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控”的“三为六预”安全文化管理体系,成为支撑矿井安全生产的文化中流砥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面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特性和持久性,栖凤煤业按照文化建设从办公室走进作业现场、从地面走进井下、从传统模式转向多媒体模式,构建起了地面“一室一廊一餐厅”(队组会议室、安全文化长廊、职工餐厅)、井下“一线一巷一广播”(主运输线、井下主要大巷、井下广播系统)、媒介“一群两会一公告”(安全文化信息平台微信群,班前会、季度全员学习会,办公楼信息公告栏)的立体化、全方位、大宣教格局,构建了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视听宣贯网络,为全公司干部职工的安全理念营造出了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该矿还按照“内在抓思考,外在抓践行”的思路,利用季度全员学习会、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培育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使安全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推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理念从感性认识向自觉实践的转变。为了确保安全文化建设取得预期效果,该矿持续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制度,成立了以董事长亲自抓,班子成员及部门负责人齐抓共管,党、政、工、青全面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特别是该矿安全费用严格按规定提取、使用,同时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经费纳入了年度费用计划,保证了安全文化建设投入有计划、有部署、有实施、有实效,从源头上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人力的双重保障。
特别是该矿以打造安全诚信文化为契机。通过思想引导、诚信警示、文化熏陶,强化员工立足岗位,安全诚信、履职尽责,在促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能安全、我会安全、我保安全”、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全员立言立行,履职尽责,促进了职工身心和谐,延伸了安全诚信文化内涵。
“科技保安” 撑起安全生产防护伞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看家法宝”。近年来,栖凤煤业以建设本安型矿井为目标,紧紧围绕“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一主线,创新思维、大胆尝试,通过引进、升级了一大批高科技含量的技术装备,为矿井安全生产撑起了防护伞。
安全生产的重点在井下,关键在工作面。近年来,该矿积极引进了一批以新型液压综采端头支架为代表的可靠性高的安全装备,在彻底改变了综采工作面端头“大板+单体柱”的传统支护方式,实现综采工艺革命性突破的同时,为员工现场作业时的生命安全创造了本安型作业环境。在井下发生灾变时,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将成为保护员工生命的最后一道屏障。为了让每一名员工都能“高高兴兴来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去”,该矿投入巨资建成和高效维护矿井“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系统运行可靠。该矿依托千兆以太环网综合平台,在井下瓦斯、一氧化碳监测监控,通信联络和人员定位系统方面实现了设备控制零距离、人员跟踪零误差、信息传递零时间、数据传输零失误。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系统目前已经全部覆盖井下所有工作面、临时作业点。紧急避险系统由采区避难室和永久性避难室组成,并按照要求高标准通过了验收。如今该矿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运行可靠,已然成为了保护矿工生命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诺亚方舟”。
与此同时,该矿还按照地面、井下同时推进的思路,全面导入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以突出符号化、视觉化、标准化的传播手段,在井上、井下交通要道、事故易发生地段,设置了安全标志、警示牌;对井下管线实行了文字标识和反光安全标识;对井上、井下各类安全设备、设施实施了编码、定置、标识和看板管理;在井口入井通道设置了大屏幕,及时传播安全理念和安全信息。安全视觉系统的导入,进一步强化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对身边的安全隐患起到了警示、提示作用。
特别是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从源头做起的目标,该矿地测、通风、生产等各系统充分借助“外脑”,与科研院所沟通、协作,不断优化各项工程设计,积极探索和引进先进技术装备,为矿井安全生产软硬件建设“双飞”进行有益尝试。
强化培训 持续提升员工安全素养 “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栖凤煤业紧紧围绕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高技能员工队伍这一目标,依托“一三二”培训机制为载体,全面组织开展员工培训,为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一三二”培训机制即为“一平台”“三级培训网络”“岗位理论培训”和现场实训。
“一平台”包括安全培训中心、多媒体载体、学习专柜在内的“安全学习平台”。为了给广大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栖凤煤业投入巨资兴建了一座安全培训中心,配置了一间拥有50台电脑的电教室,专门设置开办了安全技术培训图书室,备有安全类、科技类图书2000余册。在坑口生产队组建立了多媒体会议室,配备有投影仪,入井通道配备有大屏幕液晶电视、LED电子屏等宣传器材。各业务科室还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和专业建立起了学习专柜,配有专业书籍,并将每周日定为业务学习日。同时,公司建有安全文化信息平台微信群,要求全员加入,可对各类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影音资料进行共享、传播。
“三级培训网络”即构建公司、科室、队组三级培训网络。培训办作为栖凤煤业的一级培训组织,负责全矿职工培训的组织、监督、协调和指导。各业务科室作为二级培训组织本系统和生产单位人员,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生产队组、班组作为三级培训组织,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师带徒”和岗位练兵活动,加快应用性人才培养。
“二”是指“岗位理论培训”与“现场实训”。该矿按照“视觉冲击、形象感染、听觉灌输”的思路,将各级生产责任制、岗位职责、岗位操作规程制成版面,悬挂在地面、井下各岗位,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岗位安全责任意识,发挥了岗位视觉警示;在每个生产岗位,该矿将亲人嘱托、安全寄语、安全原理、安全漫画进行整理,制作成漫画和挂图悬挂在入井通道、井下候车点等醒目场所,让员工随时随地感受文化的教育和启迪,并提醒员工按章作业、规范操作,以确保自身及他人安全,发挥了岗位温馨提示的作用。在生产作业前对岗位环境、设备等情况作业人员超前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治,发挥岗位安全确认作用;在作业过程中员工之间相互密切配合,对作业环节进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实现了现场作业流程化的同时,养成了员工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在区队会议室开辟员工“全家福”园地、在井下建立音乐播放系统,充分发挥温情感化和温馨乐曲等手段的优势,在缓解员工作业压力、激发员工生产热情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安全是企业的“天字号”工程,更是员工的“生命工程”。回首栖凤煤业的辉煌开采史,一代代栖凤人前赴后继踏平坎坷,完成着一个又一个“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历史轮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代栖凤人必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铺就一条更加宽阔的平安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