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天空,蔚蓝清澈,大块的云朵快速地划过中条山脉,形成肥羊般的壮丽画卷。晋煤集团晋圣公司亿欣煤业,金秋的丰收喜悦激荡着人们的心潮,一场煤炭工业科技革命的浪潮——无煤柱开采技术应用正在这里悄然兴起。
破茧而出 打破传统开新路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可有效降低巷道超前压力,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回采率,降低生产成本。不仅对缓解采掘衔接和延长矿井寿命、提高矿井综合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是矿井突破传统工艺限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该技术被业界誉为“第三次矿业技术革命”。
作为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在长达61年的煤炭开采历史中,几代晋煤人不懈追求、深入探索,积累了丰富而又成熟的资源开采技术和经验,打造了一张能源企业的“靓丽名片”。然而,近年来,随着矿井逐步向深部、边缘地带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延伸,资源浪费严重、采掘衔接紧张、安全管理难度与日俱增。在煤炭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资源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降本增效、延长矿井寿命已经成为晋煤集团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必须改革现有开采模式,全面推行‘无煤柱、小煤柱开采’,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晋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鸿双在落实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大会精神上的讲话为企业的改革突围指明了方向。
其实,早在2017年9月,晋煤集团就审时度势、破题立新,成立无煤柱开采技术课题组,总工程师亲自领题落实,“走出去”到先进矿井“对标取经”,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技术交流和培训学习,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多频次与中科院何满潮院士团队——北京中矿创新联盟进行交流接洽,结合本部各矿井生产条件,反复论证技术方案,确定“110工法”项目主攻方向,先后召开6次专项会议,专项解决调研提出的33个问题,修改完善具体细节,并最终形成《亿欣煤业切顶卸压无煤柱自动成巷开采正式设计方案》。
先行先试 打造样板示范点
“摸着石头过河,先稳一步,再迈一步”。针对各个矿井不同的地质构造和生产条件,如何将这种全新的采煤模式成功嫁接在晋煤集团的“沃土”上,并开花结果,关键在于集中优势资源,研究破解核心技术,打造样板示范点,进而形成复制推广。
晋圣公司亿欣煤业作为晋煤集团煤炭板块新生劲旅,凭借资源储量大、瓦斯赋存小、顶板相对完整、地质条件简单、生产系统高效等一系列得天独厚的优势,最终成为试验无煤柱开采技术的首选对象,并将该矿XV1306工作面作为试点主战场,以“非常之力”打响了地心深处采煤技术革命的“攻坚战”。
为保证试验效果,尽早推广应用,晋煤集团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多次深入井下现场、靠前指挥,对生产组织、安全管理、技术改造等诸多环节进行调研督促,并给予了强大的政策、人才、技术的支持;相关业务处室也以“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的政治担当,落实“一线工作法”,现场盯守不断线、跟踪服务不停歇,协同专业院校,“同口径”对标实施,在关键技术和主要问题上组织攻关,并实现了重大突破;晋圣公司及亿欣煤业各级技术、施工人员坚持问题导向,每周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会,直面困难问题,研究商讨对策,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先后跟进完善聚能管预裂爆破、矿压监测、顶板支护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研制“U型棚升降装置”,大幅提高试验效率,为项目落地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经验。
据悉,经过晋煤集团上下协调,多方努力,无煤柱开采试点XV1306综采工作面已于今年5月中旬全部回采结束,整个工作面成功留巷461m,较以前相比多回收煤柱3.3万吨,经初步测算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00余万元;并且随着该技术的改进和推广,其社会经济效益还会进一步增大。
以点带面 打通改革发展新链条 “点上开花,更要面上结果”。晋圣公司亿欣煤业“110工法”的成功试水,只是晋煤集团技术创新、改革增效迈出第一步。下一步,以晋圣亿欣煤业为牵头,还将继续对无煤柱开采一系列配套技术和经验进行完善、提炼、总结、推广;预计今年底,将实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目前,按照晋煤集团的部署要求,寺河矿、成庄矿、寺河二号井和天安公司苇町煤业等矿井已经开始着手合作立项、方案设计及现场准备等相关工作,并积极选配技术骨干成立课题组,专门负责技术攻关,确保无煤柱、小煤柱开采技术在本单位顺利推广应用。
说起来,无煤柱开采“110工法”只是晋煤集团年初确立的八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如何围绕高效、智能、绿色的原则,让众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才是企业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
“今年,晋煤集团通过严格地层层筛选和研究论证,将全面推广15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创新项目。”晋煤集团科技项目管理部部长李亚超自豪地说。
创新驱动,科技兴企。随着无煤柱开采科技创新项目的成功推广和全面实施,必将为晋煤集团“四化”建设、高产高效、灾害防治等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帮助,也必将为企业“二次转型”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