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小军 杨武军)针对变形巷道对新掘进巷道影响大的难题,潞安集团王庄矿通过超前监测、过程管控、事后观测取得的大数据,对新掘进巷道进行超前预测、科学施策,实现了新掘进巷道安全精准支护与降本增效“双赢”。
近日,王庄矿井下540水平的辅助运输大巷1的9106运巷新车场段刚刚完成掘进,成本比预测时降低了。而在此前同等条件下完成的9106运巷车场口至9106高抽巷200m的掘进,与此相比却要多出不少。
“9106运巷新车场段成本的降低,主要体现在在保证巷道安全的前提下,支护材料投入降了下来,而这得益于我们提前收集到的一系列周围巷道变形数据,使得我们能够对新掘进巷道依据情况进行科学合理支护,有效避免盲目加大投入,造成成本增加。”王庄矿生产中心掘进科科长闫小军说。
为了提高资源回收率和矿井服务年限,实现煤炭资源的最大开采,王庄矿在采掘规划中采用了预设小保护煤柱的方法,这一方法虽然能够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但也带来了巷道布置密集、先掘进巷道变形对后掘进巷道影响严重后掘进巷道支护难度大、成本高的不利因素。为保证后掘进巷道安全,往往会盲目加大支护强度,造成材料、人工投入的增加。
对此,王庄矿经过不断探讨、整理,采取了超前应对办法,提前对先掘进巷道变形数据进行收集,为后掘进巷道支护提供数据依据。即在新掘井巷道开工前,提前一段时间在周围巷道设置表面位移测站,连续收集巷道的高度、宽度变形情况;后掘进巷道开口作业后,在掘进过程中,持续收集周围巷道变形时间和变形量,形成数据库,根据数据变化情况确定变形区域支护加固方案;掘进通过变形区域后,再持续对该区域的位移变形情况进行监测,以论证此前的加固方案是否合理安全,是否需要继续加大支护强度。
同时,在掘进过程中,该矿还根据对巷道变形数据的分析,对特殊地点的掘井确定特殊的掘进方法,对预计受影响区域进行精准加固,实现了支护材料的精准科学投入,有效降低了成本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