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和同学去尼泊尔自助游。作为佛教国家,那里的人民普遍比较友善。无论在旅行景点还是逛街,当地人第一句一般都是“纳玛斯戴”(由衷赞美你内心的灵魂),第二句就是“你好”。
尼泊尔定居的日韩人居多,东亚人种长相相近,中日韩三国人站在一起,一般人很难分辨,但是为什么尼泊尔人能一眼认出我是中国人呢?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好久。几天后,我终于发现这其中的奥妙:如果当地人说了“你好”,对方没有反应,他们会依次说“卡尼起哇”和“阿尼哈塞呦”(日语和韩语的你好)。
当我问及为何会如此排序时,当地人告诉我,几十年来,中国政府不断地对尼泊尔进行各种援建,当地人民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所以对中国人格外友好。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游客越来越多,购买力也在持续增强,所以更受尼泊尔人民的欢迎,很多商店门口都有中文标识牌,很多老板还会说简单的中文。
2017年,我带儿子皮皮去马来西亚的沙巴度假,在海边听涛观浪吃榴莲,好不惬意。儿子和远处的3个小姑娘玩得不亦乐乎。不一会,有个小姑娘过来找我,一开口,发现她竟然是韩国人。当我吃惊6岁的儿子是怎么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小姑娘表示她自己会一点中文。她告诉我,刚才给皮皮拍了许多照片,想传给我。中国人和韩国人想在马来西亚传图片,这个问题把我难住了。当我正发愁如何接收时,她问我是否有“We Chat”(微信),原来,韩国人也用微信。直到现在,我和那个韩国小姑娘都是微信好友。
在去马来西亚前,我特地办理了东南亚常用的万事达信用卡。到了当地才发现,62开头的银联卡可以直接在自动取款机取款,汇率实时结算,不仅如此,很多店铺已经可以用支付宝、微信结算。酒店楼下的便利店甚至推出支付宝结算“满减”活动。在沙巴6天,我仅在下飞机时兑换了少量外币,其余全部用微信和支付宝结算。
同年,我还带着儿子到泰国自由行。飞机深夜降落在素万那普机场,落地后打开手机发现一条短信,华为为每一名用户提供全球4小时免费无线服务。有这4小时的网络服务,打车、酒店统统可以搞定,让我在异国他乡也能不慌不忙。
下飞机后,我打车去酒店,人民币对泰铢汇率为1:4,从机场到酒店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出租车的计价表跳得我心惊肉跳。到了酒店门口,一看计价器400多泰铢,正当我从包里拿钱准备付账时,司机竟然从车里拿出一个支付宝收款二维码,我一扫,各种红包、奖励折合下来我只付了十几元人民币;在乍都乍周末市场,沙冰10元4个,用支付宝结账给5个。不仅如此,很多饭店、景点都有收款二维码,虽然不像国内那样二维码无处不在,但基本的衣食住行全都可以微信或支付宝解决。
以前出国,我一般都会用国际常用的agoda预定房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国内常用旅行APP上也可以订国外酒店,而且价格非常优惠。以泰国为例,出行前正好某网站促销,我定的房间499元两晚。在酒店天台游泳时,我问泳池里的英国人和意大利人后才发现我拿到的价格是多么便宜,他们定的价格大概为400元一晚,而且对这个价钱还很满意,在得知我的订房价后,大呼不可思议。
前两天朋友圈一篇推文火了,国外版知乎上有人问了一个问题,一位剑桥博士的回答惊艳了整个英国。有人问:中国有那么多钱给其他国家投资,那为什么不用这些钱来发展中国的贫困地区呢?这位叫做Janus Dongye的剑桥博士用数据、图片、事例告诉他,中国不遗余力地在GDP相对较低的省份建桥梁、修高速、通高铁,全世界最高的100座桥几乎都在云南和贵州。除此之外,政府还设计风力、太阳能发电厂、建水坝、修运河、覆盖网络,不计成本,只为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舒适度与便捷度。中国用行动告诉世界,什么是“特色社会主义”。
建国70周年,国家的发展给了三代中国人不一样的感觉。对爷爷辈来说是,站起来了,我的国!对父母辈来说是,富起来了,我的国!对我们来讲是,厉害了,我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