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转眼已经褪去青涩,如今的我站在而立之年这个年龄关口,又逢将为人父的境遇。不禁让我开始思索父亲的含义,试图给这个词定义,希冀能在回顾父子关系的过程中窥得将来教育自己孩子的办法和经验。
父子关系,恐怕是家庭关系中最不寻常的关系,与母女、母子等亲情关系迥异,除去父子间的温情与关爱,同时还存在着竞争与对抗。父亲和儿子都是男性,父亲曾经也是儿子,儿子将来也会变成父亲。这不仅是辈分的自然轮转,还是血缘继承的代际更新。我们如此相像却又如此不同,有欢乐、有争吵、有温情,亦有冲突。
记得儿时在父亲怀中,他强壮的臂膀成了我的天空,那时候,对父亲的感情更多是依赖。勇敢、探索、不屈的他为我在纷繁世界面前编织出第一道藩篱,而我就像圈中的牛犊一样,在他的护佑下不断试探成长的边界。
父亲是最牛的工匠,在物质水平远不如现在丰沛的年代,很多玩具都来自于父亲的巧手,铁丝做的弹弓、焊接的赶铁环、木头棒子削成的步枪等,极大地充实了我童年的欢乐时光,每次父亲做好后,我都会和小伙伴们炫耀一番。
父亲也是权威的代名词,规矩的执法人。正是淘气的年景,每当在外犯了错、闯了祸,少不了在父亲那里吃到“记性干粮”,那种惩处自己错误时的暴力时刻在铸造并强化他的权威。似乎在每个男孩心中,父亲生气的模样都是最吓人!每到那个时候,他仿若成了判官,会将你的“罪行”历数一遍,使你低头认错,如果实在严重,则少不了一顿打。当然并不推崇暴力家教,但是适当的管教着实让顽劣的我明白了遵守规矩的可贵,开始具备有错就改的担当。
到了青春期,觉得父亲是敌人,对抗和竞争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流记忆。青春期仿若一个充斥着对抗与逆反的长镜头,似乎尽剩一些不快的记忆。现在回想起来,除了会嗔责当时自己的不懂事,还会感恩于父亲的包容管教。是啊,谁还不曾是个浑小子,自我标榜个性、追求所谓自由、服装标新立异、发型奇怪张扬……每个青春期的男孩都在第一次自我意识觉醒后,青春的荷尔蒙迫使我们急切地向这个并不熟悉的世界表达自己。唯恐被这个普通的世界同化,追求的也都是一些现在看来虚无缥缈,甚至有些可笑的东西。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自己的个头开始追平曾经高大挺拔的他;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对他质疑愤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记忆里的父亲开始出现了退让与包容。有的时候赢了他,会暗自高兴好久。现在想来,这是新旧观念的碰撞,也正是在一次次争辩乃至冲突中,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东西依旧来自于父亲,继承于父亲。甚至很多争辩也只是为了争辩,从而发出自己的声音,引起他的重视而已。
父亲在此时,依旧是山。
而如今,作为第一批90后,我开始步入中年。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对父亲的感情又起了微妙的变化,青春期的对抗和顽劣早已远去无踪,更多地被宽容和理解所取代。开始明白当初父亲养家的辛劳和付出;开始理解父亲为家庭的牺牲和努力;开始知道一个男人该有的责任和担当;开始觉得,父亲只不过是一个有些倔强的可爱老头。曾经强壮的臂膀已经不在,皱纹也早已攻占了父亲的面庞;少了很多年轻时的雷厉风行,平添了几分絮叨和冗长的嘱托。到了这一刻,我们父子俩终于迎来了人生的和解。如今的我已长成了您当初的模样,而现在您又何尝不是未来的我?而立之年使我少了一些血气方刚的锐气和不忿,变得更加平和宽容,在这之后,安静下来的灵魂才开始读懂你身上的故事。是啊,您老了,却也未老,因为我已经变成了您的模样,这便是延续,便是继承。
无论年少时与父亲有过多少不解,恐怕到了最后,还是要和这个曾经天一般的男人和解。于是这段关系变得更加温润,不再是年幼时的过分依赖,也不再是青春期的逆反与对抗,取而代之的是宽容和理解之后在精神世界里的和解。没错,这是两个男人的和解。万语千言,好似多余。对父亲只剩下沉默,那是感同身受后的和解。
开始懂了,那份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