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8月06日> > 总第201930期 > C8 > 新闻内容
这就是军人
新闻作者:西山煤电东曲矿 李倩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不久,为完善原434团一营三连的资料,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联络当时三连现在还在古交的士兵,几经周折,居然联系上了三连的连长郝世贵,这给了我们太大的惊喜。见面当天,他早早就来到了见面的地点,让我再次感叹军人严格的时间观念。了解到他前两年刚做完治疗食道癌的手术,通过化疗现在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的情况,我的内心跟着波荡起伏,若早知道他的身体是这样的状态,我们一定登门拜访,现在想想都感到愧疚。他曾荣获过3次三等功、“全国青年功臣”奖,多次被评为省级、市级、局级劳模,这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不是很强壮的身躯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力量。
    每天伴随着嘹亮的军歌,434团一营三连用高昂的士气迎接着清晨的到来,士兵们整装待发,不是去冲锋打仗,而是用他们手中的工具去建设矿区。三连用他们过硬的思想,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用他们过硬的作风,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战绩;凭借着过硬的士兵队伍,弥补不足,不断朝前迈进。郝世贵带领着战士们采取四六制工作制度,四个排、四班轮流干,一天24个小时充分利用起来,每天1.5~1.6m的开拓进尺硬性指标,月月超额完成任务,一个排干的活顶得上现在一个掘进队的任务量。当时,没有先进的设备,战士们硬是咬牙努力克服困难;因为水的缺乏,战士们经常干打眼,不知道吸进了多少粉尘、煤灰;没有出渣设施,战士们光着膀子人工出渣,一点不耽误任务的完成;出井口时,战士满身的泥浆混着冬日的寒风,衣服被冻得僵硬无比。置身于你拼我赶的工作氛围中,战士们抡起大锤,没有任何一个士兵会想着偷奸耍滑,他们平均每两天用一副手套,改用帆布手套后也用不了一周,战士为节约,有的自己缝补手套,再省一个月最少也得用4副手套。
    正是因为战士们的苦干,三连成就了一次次辉煌,军事会操、任务完成经常是第一名;连续3年获得国家甲级队的荣誉称号;郝世贵连长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过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代表连队由李先念主席授予荣誉锦旗;接受过三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煤海之音的采访;中央二台都报道过三连的优秀事迹。
    这就是军人,这就是工程兵。在和平年代,他们虽没有冲锋陷阵的机会,但在肩负着保家卫国职责的同时他们还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在荒凉的古交建设起了座座矿山;他们凭借着不屈的精神,人工作业保证矿井的建设质量比得上机械化的操作水平;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为矿区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建设矿区时所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想换成我自己的话,我不能保证我能做到。他们是军人,军令如山,一切服从命令的思想使得他们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喜人成绩,任务虽艰辛,但是和完成任务时的激动与喜悦、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亲手建成的矿区相比,一切都不是问题。郝连长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描述,带着我们一起重温了那段艰辛而光荣的岁月,作为矿区的一份子,我感谢这些“最可爱的人”,感谢这些军人们为矿区作出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