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7月02日> > 总第201925期 > C1 > 新闻内容
轻型升级 提速奔跑
新闻作者:通讯员 洪浪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煤集团长期以来担当着全国能源稳定供应的重任,已累计为国家贡献优质动力煤约30亿吨,贡献电能2700亿千瓦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革命的深入推进,如何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成为同煤集团这个老煤企不得不面对的一场“大考”。
      面对新形势,同煤集团深入谋转、主动求变,依托煤炭主业,积极培育多元产业,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向“多元发展”新格局的转变。“十三五”以来,同煤集团非煤产业营业收入达到年均900亿元以上,占年均营业总收入的一半左右。
      今年年初,同煤集团重新谋篇布局,提出构建“36951”战略体系,其中,“6”就是形成“煤、电、金融、现代煤化工、文旅、物流”6大产业;“9”就是要加快推进漳泽百万电厂项目、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曹妃甸亿吨级港口项目、恒山大景区开发项目、物流陆港项目等9大项目集群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后,同煤集团将形成“煤电化路港”产业链,实现煤与非煤产业结构性反转。   

电力产业渐唱主角
      5月24日,同煤集团阳高热电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集团电力产业再添新军。
      “立足煤炭主业,发展电力产业”是同煤集团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一煤独大”发展格局的重大布局。同煤集团通过实施煤电一体化的产业策略,实现了煤与电两大产业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截至目前,同煤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708.5万千瓦。
      2012年前,发电行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市场低迷期,同煤集团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协议转让、无偿划转、定向增发、配套融资等形式,完成了对漳泽电力公司的重组,实现了电力产业的低成本快速扩张。之后,同煤集团陆续新建了32座火电厂,依靠坑口资源近、成本低等优势,大力发展高参数、大容量、超低排放的坑口电厂,目前60万千瓦以上机组占比达46%。
      一面是大容量机组占比提升,一面是新能源发电项目全面开花。6月1日,漳泽电力闻喜风电项目并网发电。截至目前,同煤集团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162.5万千瓦,项目覆盖山西、新疆、西藏、河北、山东、陕西等省区。2018年,同煤集团新能源发电项目发电量达到23.8亿千瓦时,营业收入达到11.9亿元,利润为3.35亿元,成为电力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金融产业渐入佳境
      金融活则企业活。近年来,同煤集团依托实体产业体量大、韧性好的资源优势和资本优势,加快在金融板块布局,使金融板块成为企业发展新的经济效益增长极。同时,同煤集团还利用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为实体产业发展构建起完整顺畅的融资通道。
      同煤集团金融产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6年前。2013年1月30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同煤集团财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迈出了“资本做活”道路上最坚实的一步,实现了企业内部资金统一结算、统一运作、统一管理。成立当年,财务公司为同煤集团节约财务费用5.1亿元,实现利润2.55亿元,直接创造效益7.6亿元。
      之后,同煤集团财务公司相继加入了中国人民银行电子票据业务系统、结算系统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入了同业拆借市场,取得了有价证券投资、外汇结算等牌照,并分别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11家银行建立了联系。与此同时,同煤集团内部企业在财务公司开设各类账户,使集团的资本优势快速转化为资金优势,金融板块的经营业绩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同煤集团已经形成以财务公司为核心,集香港和上海融资租赁公司、和晋融资担保公司、大友投资公司、资产经营公司为一体的多功能互联互通的6大金融运作平台,构建起了循环互动的金融生态圈。
      从挖煤到做金融,同煤集团正在快速步入资本市场的高速公路,着力打造业态丰富、业务活跃、服务完备、管理到位、人才集聚、功能完善的金融发展新格局,使金融产业自身发展和支撑实体产业发展的能力得到同步提升。预计到“十三五”末,同煤集团的金融板块资产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十四五”末达到500亿元。   

现代煤化工日趋完善
      近年来,同煤集团通过“煤—甲醇—烯烃、煤—天然气、煤—活性炭”三大延伸路径,构建起了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
      目前,同煤集团已建成60万吨煤制甲醇、10万吨煤基活性炭两个煤化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60万吨烯烃项目,推进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5000吨甲醇制氢气项目、年产700吨电解水制氢项目正在开展立项及可研编制等前期工作。
      “从煤炭到甲醇产值可以提高3.3倍,从甲醇到烯烃产值可以提高2倍,产值逐级倍增。”业内人士对“煤—甲醇—烯烃”这样评价。
      年产60万吨的煤制甲醇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工艺技术,高技术集成、高效能循环、低碳绿色、低能耗,自2014年建成运行以来,一直保持稳定生产。2018年,该项目生产甲醇56.12万吨,销售甲醇50.22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1.72亿元,实现利润3000万元。
      年产60万吨烯烃项目厂区与甲醇项目比邻,在空分、输煤、供电等方面与甲醇项目实现了公用工程条件有机耦合。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76亿元,年利润12.03亿元。
      预计到2020年,同煤集团将建成以高端化、高质化、园区化为标志的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   
文旅、物流产业深耕壮大
      如果说电力、现代煤化工是同煤集团煤炭产业的延伸,那么发展物流、文旅产业就是同煤集团跳出煤炭的支柱产业。
      事实上,同煤集团的物流产业已发展多年,其利用自有的600多公里铁路和参股合作的大秦铁路、秦皇岛港,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物流网络。同煤集团旗下的外经贸公司、国贸公司等企业还开展各类有色金属、机械设备、五金交电等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今年,同煤集团依托现有物流、铁路公司和公用型保税仓库,以及参股的大秦铁路、曹妃甸亿吨级港口等优势资源,探讨控股大同市国际陆港项目,成立晋北物流陆港集团,建设晋北物流陆港。
      目前,同煤集团正在大力开发煤炭、农副产品等物流市场,拓展农牧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化工能源、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形成东到秦皇岛港辐射京津冀、南到太原、西至黄河两岸、北括内蒙古的千里物流大集散中心,实现人流、物流、经济流的聚集和发散地。
      “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大同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同煤集团和大同市合作,整合同煤集团区域内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井下探秘游、“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右玉杀虎口等旅游资源,组建了晋北地区最大的文旅集团——同大文旅集团,全力开拓文旅产业。
      同煤集团将文旅产业与扶贫、康养相结合,利用旗下宏丰农业公司的产业优势,完善天镇产业扶贫项目,发展观光旅游;依托子公司同华医院管理公司、职业病防治院的技术优势,发挥“天镇保姆”品牌优势,面向京津冀地区发展高端化、个性化的智慧康养产业、育婴产业。到“十三五”末,同煤集团文旅产业年收入预计达到30亿元,“十四五”末将达到10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