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又是一年父亲节,隔壁服装店的播放曲目也从《大碗宽面》切换到了《父亲》,跟着这熟悉的旋律,我陷入了回忆。 工作的时候,经常有不熟悉的同事评论父亲,说他不爱说话也不喜欢笑,看上去不太好相处。但随后还会再补充一句,可只要跟他接触并相处久了,就会不自觉地感叹他的善良与可爱了。我很喜欢这类评论,让我觉得父亲就像深巷中的一坛好酒,或者是铜矿中的一块金子,他的内在需要用心发掘。 在家里的时候,父亲显然会更亲切一些。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因为父亲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材生,父亲在街坊邻居的眼中更像是智慧的化身,大家有什么拿不准的大事小情都愿意听听父亲的意见,父亲也总会设身处地的给出自己的见解。父亲文采很好,字写得也非常漂亮。因此每逢春节,来找父亲编对联、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正是因为父亲的熏陶,从小我就很热爱文学,连吃饭睡觉都要抱着书看,在写字方面更是给自己设定了高标准。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一直不敢松懈,但每每把自己的字与父亲的字拿出来比对时,依旧觉得相差甚远。 在我印象中,父亲的目光总是很长远。虽然当时家里穷,父亲也刚参加工作,但他依旧用有限的工资供我叔叔上了大学。最拮据的时候,母亲甚至也曾为我叔叔的学业几番出力,因为父亲心中早已种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根,即便眼下生活艰难,他也不愿让他弟弟受一生的苦。父亲在自己弟弟身上如此,我们几个儿女就更不例外了。他教导我们“要学习、要上进”更是变成了我小时候的座右铭。即便身边断断续续有人辍学,我也从来没有动过任何不上学的心思,而只想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父亲的原则性是极强的。闲暇时他总会陪我们玩耍,但如果在他工作或者备课的时候去打搅他,是绝对没有好脸色。我依稀记得2000年左右,父亲曾发表过几篇论文,后来发现自己的文章被抄袭,在劝说对方无效的情况下,父亲毅然决然地把他告上了法庭。在那个知识产权还不是非常重要的年代,父亲已经有了很明确的维权意识,这一点我是极为钦佩的。 父亲是讲究体面的。出门的时候,父亲的头发永远梳得根根分明,皮鞋擦得锃亮,衣服通常都是成套搭配的,即便旧了也绝对是干干净净,裤子要熨烫,就连裤缝也要平平整整。现在想来,父亲的这份讲究,绝不仅是自己的体面,而是给别人的最大尊重。 父亲是顾家的。即便有时工作繁忙,隔两三天,甚至隔一周才能回一趟家,他也总是带着惊喜回来。有时候是送给母亲的花裙子,有时候是几本书,还有的时候是一双凉鞋。记得有一年夏天,父亲给我买了一套衣服,回来却又偏偏骗我说是给母亲的,看我都快急哭了才不再哄骗我。那件上衣曾一度变成了我最爱的衣服,即便过了这么多年,那件上衣的样式、颜色依旧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确实是极好看的。弟弟小的时候爱坐摩托车,父亲每次回家都要骑着摩托车带他在院子里转悠几圈儿,直到弟弟坐够了才停。他们那幸福的笑声啊,带动着我们也不由得笑起来了。 我最爱的父亲,他总有那么多的故事,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的。有的时候我会想,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回忆他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有的时候却又觉得,这点回忆总是不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