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6月11日> > 总第201922期 > C8 > 新闻内容
我眼中的皇城文化
新闻作者:皇城相府集团 李向阳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皇城,一个地处美丽的太行山和沁河流域的小山村,历经20多年的不懈奋斗,一跃成为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新农村建设明星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十佳小康村。“皇城相府”已经成了蜚声海内外的金字招牌,每天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游客络绎不绝。
   皇城的发展模式,皇城的繁荣景象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今天,在全省上下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背景下,我想从“传、习、共、和”四个地方入手,谈谈我眼中的皇城文化以及它背后所蕴藏的文化之根。
“传”即传统和传承,传统文化、传承文化
   皇城的传统文化丰满厚重,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皇城系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四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之恩师、曾辅佐康熙帝执政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乡。明清两代,陈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冠冕如林,声名显赫。曾出过18位举人、9位进士、6位翰林、33位家族诗人,盛传“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之美谈,更是出现了父子同编《康熙字典》的文化奇观。以陈廷敬为代表的陈氏家族为皇城的传统文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们崇尚儒学,身体力行,取儒学“爱人、志学、尚贤、择善、正身”之精华,世代相传,不断丰富,逐渐成为了皇城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
   皇城人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传承了先辈留下来的良好精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皇城干部群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历经“小农经济—煤炭工业—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的三次转型。特别是1998年以来,皇城坚持“以文化旅游兴村、以现代服务富民、以高新技术强企”,与时俱进,积极通过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挖资源变挖文化,单一变多元等经济转型。投资修复皇城相府,开发九女仙湖,兴建生态农业园,修建三、四、五星级旅游宾馆,成立国际旅行社,兴办家庭旅馆,建成商业一条街,成为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农业相互配套,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的国家5A级文化生态旅游景区。“皇城相府”商标被认定为全国旅游界继北京故宫之后的第二个“中国驰名商标”。逐步成为一个拥有煤炭、旅游、药业、酒业4大主导产业,20多个企业,80多亿总资产,6000余员工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目前,借助“悠然阳城”全域旅游的东风,皇城相府集团成功进行了旅游资源整合,五村一体化托管了郭峪古城、海会寺、蟒河景区,真正成为了晋城市旅游业的龙头。
   中国史学会会长戴逸先生认为:陈廷敬是我国清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皇城陈氏家族是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大家族。今日的皇城,更是得益于陈氏家族厚重的文化遗产。
“习”即习惯和习性,家风家训、做人做官
    陈氏家族是一个礼义之家,在400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积淀生成了良好的家风家训。其家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尊儒重道、耕读并举、积德行善、清正廉洁。
   从陈廷敬算起至今已经到了20多代了。但是相互之间仍有很强烈的认同感,时刻保持着陈家的做人和行事规范。真正支撑一个家族繁荣不衰、历久弥新的是陈氏家族400多年一直传承下来的家训、家风。
   陈氏家族的家训立自明弘历年间陈氏三世祖陈秀。陈氏家业豪富,陈秀担心儿子整天出入于歌楼酒馆之中,沉迷于花天酒地的生活,不努力读书,为加强对子弟的教育,写了教子诗词,寄给他的儿子,后来就成为陈氏家族的家训。强调读书重要,不要贪图钱财的“诗书勤讲读,财利少贪求”;强调清廉勤奋的“清勤爷自守,孝友在儿为”;强调钱财要取之有道的“享浊富循利亡身,怀私心违天害理”。
   陈氏家训实际上就是三首诗三首词。看似简单,但包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却十分深刻。涉及到了读书、做人、交友、持家、做官等方方面面,涵盖了“勤、俭、学、善、廉”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朴素道理。
   还有“起家绍业由勤俭,处事交人贵缓和”“诚意待人终有得,平心应事自无争”“人留黄金一担多,我留儿孙经千篇”等影响后人的经典诗句。南书院后院止园书堂周围墙上悬挂的陈家教子经,是陈氏家族在明清之际一百多年间逐步完善形成的。共16个字,即“谦谨宽仁,温良勤俭;智勇孝信,礼让恒专”。
  《大清相国》的作者王跃文这样赞扬陈廷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陈氏家训如今已经成为了皇城的核心文化,在皇城得到重点宣传和推广。陈氏的家风家训成为皇城的灵魂。
   皇城相府的创始人张家胜无疑是继承光大陈氏家风家训的杰出代表,是他独具慧眼力排众议启动皇城搞旅游开发,是他忍辱负重开疆拓土成立皇城相府集团,是他忍受骂名不惜重金请来影视剧组,是他对标一流勇攀高峰全心全意为皇城发展呕心沥血,尽管天妒英才不幸英年早逝,但他为皇城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食粮堪为后人敬仰。
   正是一代代皇城人不断丰富发展独特的皇城文化,把陈氏家族留下的家风家训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墙、草坪中展示牌上的陈氏家训及诗词随处可见,家训诗词编译成对联悬贴于每家每户门庭,中华五千年历史浮雕墙、陈氏发家史、皇城古八景雕刻赫然醒目、字典博物馆、村史馆,这些都传承着历史的厚望。冬天下雪后,皇城村民即时自发自觉主动打扫积雪,为广大游客营造干净安全的环境已成为了一种习惯。正是这细小的举动浸润着陈氏家族延续下来的良好习性。
“共”即共通共荣,集体道路、共同发展
   皇城百姓富裕,生活幸福。源于皇城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一开始搞旅游时,皇城村的大部分居民住在城内,需要整体搬迁才能开始起步,部分居民认为搞旅游不靠谱,思想上想不通,不愿意搬迁。支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安排部署,要求党员干部带头搬,动员亲戚主动搬,包户到人限期搬,配合工作奖励搬。多管齐下,如期实现整体搬迁,没留一户一人,皇城相府的房屋产权和经营权收归集体所有,为后来的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在全国其他景区实属罕见。
    如今全村青壮劳力全部实现就地就业,家家都住上了花园式别墅,用上了煤层气清洁能源,实现了集体集中供热,水电气、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统一由村集体集中定额足额分配,真正实现了“幼有所育、青有所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全国十佳小康村”的奖牌是对皇城发展模式的高度认可和褒奖。
   皇城村坚持走集体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体现了皇城文化中特有的家国情怀。每逢传统节日,皇城村都会推出一系列活动,弘扬陈氏家训和皇城村的传统风俗。比如万人诵诗会,旨在传承皇城相府历史文化,引领游客朋友走进皇城相府探寻求学奥秘、解读为官之道、掌握处世秘诀、感悟人生价值。再如每年重阳节,皇城村都会评出一年一度的“好婆婆”“好媳妇”“好公公”等道德模范,各位道德模范分享心得,与游客共享“幸福夕阳”,每年高考结束,邀请各省高考状元免费游皇城,交流学习经验心得体会,主办全国性的会议等举措,无不在宣传和拓展皇城品牌。每年“新春庙会”“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举全村、全集团之力进行服务接待,保证让每一个到皇城旅游观光的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也从侧面印证着皇城特有文化的魅力所在。 
“和”即和谐安定,大局和谐、包容韧性
    历经20多年的风雨,皇城村、皇城相府集团大局和谐,包容韧性,这都得益于皇城文化的传承。
    皇城村文脉绵长,班子稳定,团结向上,合力逐梦,漫步于皇城村,绿树成阴,生态康养;街道整洁,环境优美;洋楼别墅,秩序井然;文化氛围,积淀传承;夜幕降临,华灯四射;音乐喷泉,如梦如幻。笑容写在村民和游客的脸上,幸福流淌在人们的心里,处处呈现出幸福祥和的景象。我们从中看到了皇城迅速崛起的内在驱动力。
   当代皇城人站在先人的文化巨肩上,吮吸着传统文化的营养,培育着新时代的皇城文化,日积月累,学深养到,实实在在,不可作伪的“积健为雄”,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容纳百川,承担重任的“厚德载物”,这一核心价值观是对现代皇城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皇城新一代领航人“德行天下,仁者无敌”的执政新理念;彰显了皇城新一代领航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高瞻远瞩,经韬纬略;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信心和决心。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文化自信做了这样的阐释。用文化教化人,用制度规范人,用创新激励人,用胸怀凝聚人,皇城人在“传、习、共、和”中践行着总书记的嘱托。皇城的明天必将因文化的继承,习惯的传承,走出一条具有皇城特色的共同富裕、持续发展、和谐美好的康庄大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