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潞安集团常村煤矿,矿区道路、地下通道、基层队组走廊、会议室等地,处处能感受到“新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干部职工促膝交谈,更能感受到“新文化”赋予他们的滋养,并激励着全矿干部职工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看是“关键词”,实则大作为
“请问大家,咱矿干部要具备的‘五种素养’ 是什么?”台下纷纷举起手,“请安装队党支部书记高岩亮回答。”这一幕是5月份支部书记例会上,该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军龙的提问。
“一是善带头,要带动、带领大家提素养、提境界,真心实意带领大家干事创业。二是勇担当,要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展现作为。三是懂规矩……我的回答完毕。”随着高岩亮答题完毕,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
今年,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十二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确定了“贯穿一条主线、深化三项改革、擘画五大方案、破解六大难题、推进九大工程、办好九件实事”即“135699”工作基本思路。
其中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控风险、整作风、提素养、惠民生”,基于此,该矿党政提出了“树矿风、树形象、理秩序、促和谐;提素养、提境界、聚动能、提质效。”这就好似动外科手术,要严惩所有影响常村煤矿美好形象的行为,尤其对一些风气不正的基层队组,或者严重干扰队组日常工作开展的歪风邪气,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在此期间,还要全力提升全矿干部职工的综合素养,而制定的《常村煤矿“123”全员素养提升行动方案》就是干部职工素养提升的总纲、抓手,并且在做好大营销工作的同时,挤出资金力所能及的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尽全力提升职工家属的幸福指数。
这些“新文化”的产生和运用,是该矿党政积极构建党内政治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承石圪节精神与弘扬常村新文化有机融合、相互贯通,激发了全矿干部职工建设标杆引领型矿井的新动力和新活力。
做好“安全行”,打好“攻坚战”
“为了矿井明天更美好,为了职工家属生活更美好。”这“两个更美好”的常村愿景是该矿“新文化”的主要内容,而本质安全水平实现新提升是第一位。
初夏的午后,微风飘过,带来一丝丝清新。
笔者来到该矿洗煤厂会议室,这里座无虚席,该厂干部职工正拿着学习笔记,听着技能大师的讲课,并记录着自己所需的技能知识。投影屏幕里,不断变换着各种机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图,还不时有人举手发问,并得到一一释解。
在洗煤厂开展征集的“一封家书系安全”活动中,其中致老公的一封信言语恳切、让人为之动容。“……还记得,在我们婚礼上,司仪问你,如果用一个词代表你对未来家庭的祝福,你想到的是哪个词?你当时很认真地说‘平安’。当时,我心想那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幸福’‘富贵’诸如此类的,不能说吗?为什么要选择‘平安’?现在,我才明白‘平安’确实是一个家最有分量的祝福,只要平安,一切都有希望;只要平安,一家人在哪里都是幸福的,只要平安,便是晴天……”
这些读来上口、嚼来有味的安全家书,全部出自该厂干部职工之手。
洗煤厂党支部书记王勇告诉笔者:“结合当前矿井生产任务高密度、高难度、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我们始终把‘安全第一、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作为‘新文化’的精髓努力打造,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在安全生产中履职尽责,打好安全生产这场‘攻坚战’。”
既有“特色化”,又是“大荟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正体现了该矿“进德修业”的浓厚学习和工作场景。
采访中笔者深刻感到,该矿始终用开放的眼光丰富“新文化”内涵,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促使该矿各基层队组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发展趋势——
机运二队自开展“亲情在我心中”活动以来,在走廊、会议室建立了“亲情墙”,不仅有员工和亲人照片,还有家人寄语;“心愿墙”有为潞安加油、常村加油等简单的心愿,传递了干部职工的梦想和温暖;“愿望墙”,员工将自己的愿望贴在墙上,便于他们去努力和拼搏,等等。这些“文化墙”的应用,激励全员参与,为矿井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者从综采二队的工作总结中看到该队组定置了手机微信群发平台,定期发送本矿组织的“弘扬常村精神,践行常村理念”故事分享会、专场道德讲堂中对常村新文化的释义和宣贯;对开展“感动常村人物”“最美常村人”等活动中践行常村新文化的典型人、典型事,引导干部员工形成崇德向善、敬业奉献的常村新风尚。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矿工之神,文以铸之。文化重在养智、养德、养神、养气,对于干部职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该矿在打造“新文化”建设中,注重满足基层干部职工个性需求,在建好阵地中增强文化自信,更突出在打造品牌中推动文化自强,彰显“新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