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乔·吉拉德是全世界第一个因为推销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的人,被誉为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卖车人。问及成功秘诀,他说,让顾客喜欢自己。再问其怎样才能让顾客喜欢上自己。他说,坚持做好一件看似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每个月为自己13000名顾客寄一张写有自己署名和“我喜欢你”的小卡片。 这看似简单的“低成本小动作”却为吉拉德换来了大收益。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的行动践行了相悦定律,即喜欢引起喜欢。人类天性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对于好话人往往难以拒绝,但对于逆耳忠言则非常抗拒。引申到煤矿安全管理之中,谁都不会怀疑来自于安全管理上的批评是恶意的,但内心却不愿接受,从而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例证是对相悦定律最有力的对照。 人的主观性即是改造事物最积极的动力,同时也是制约某一事物最消极的因素,这也是人类思维本质矛盾性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聚焦于安全管理,我们现在所有一切的安全管理制度,其实就是利用人主观性的积极因素去制约其消极因素。积极与消极均来源于同一主体,这就注定了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载体,将相悦定律合理的应用于安全管理之中,才能很好地中和这两种对立因素的冲突。 首先,将文化融于安全制度之中,让条文“暖”起来。接受文化知识是绝大部分人的愿望,因此安全文化也是最容易注入“相悦”因素的载体,文化管理也是最高层次的管理。所以,安全文化对于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将安全制度体系建设基于由安全文化在团体内形成的安全共识之上,安全管理制度就不会再表现的那样硬冷,制度也就更加具有人性化色彩、显得更加温暖。这样,制度执行的阻力及落实成本则会降低,制度体系的肌体也会更加坚实、可靠。 其次,将亲情融于安全管理之中,让要求“亲”起来。人类在生物系统中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就是因为有思维的能力,人的情感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因此,在具体的安全管理中,亲情因素对于员工安全行为的积极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同样的安全嘱咐,若是只用生硬的制度来表现,对于思维个性各不相同的人而言,其执行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如果在安全制度体系基础之上,在管理中最大程度地融入亲情因素,将一些制度要求通过父母妻儿的叮嘱、提醒,效果则大不一样。 第三,将创新融于安全培训之中,让教育“柔”起来。“施管于教、管教同重”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原则之一。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引导员工的安全思想认识,从而影响其安全行为的养成。在传统的安全教培中,单一的讲座式说教模式占了安全教育的很大比重,其效果也十分有限。因此,要在安全教培上融入“相悦定律”,就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通过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安全教培寓教于乐,少一些硬性要求,多一些柔性引导,逐步把安全教培由“被动注入式”变为“主动吸收式”,这样才能把安全教培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相悦”是一种基本认同,是相互沟通的普遍心理。安全管理实质也是一种沟通,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通过有别于刚性管理推动的有效方法,在落实之前与被管理的群体形成一种“相悦”,有了这种“相悦”,才能最终达到“相通”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