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1月29日> > 总第201905期 > C1 > 新闻内容
晋能集团原煤产量首破8000万吨大关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卢洁 通讯员 田泽鹏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从晋能集团2019年度工作会上传来消息,该集团2018年煤炭产量突破8000万吨,达到8448.2万吨。这是过去一年来,晋能集团煤炭产业坚持走“减、优、绿”之路,狠抓安全生产,稳固煤炭产业的必然结果。2018年,晋能集团在拥有64座生产矿井的基础上,有8座矿井投入联合试运转;同时,先进产能占比不断提升,全年先进产能矿井增加12座,证载能力增加940万吨,先进产能占比增加13个百分点;有56座井工矿井实现了“一井一面”生产,“一优三减”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加大洗选力度,全年入选原煤4139万吨,精煤产量稳步提高。
煤炭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晋能集团这几年对安全理念的贯彻落实、对安全管理的精益求精,是他们孜孜不倦地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监督,以坚决抓好反“三违”工作为切入点,不断对标安全先进、努力实现安全生产的一次又一次实践。   

坚决推进“136”安全管理模式
      在抓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晋能集团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抓安全工作,就要抓系统、系统抓,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针对集团公司各产业点多、线长、面广及受地域影响造成的安全管理方式多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晋能集团建立“136”安全管理的模式,确定“333”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
“136”安全管理模式中,“1”是指推行一个文化即安全文化,具体指晋能集团的理念方针总要求;“3”是指夯实“三基”工作,即基层、基础、基本功三项工作;“6”是指完善“六大体系”,即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
推进“136”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抓手就是“333”,即“三个提高”“三个改进”“三个提高”。“三个提高”,一是以增强超前预防意识来促进安全认识的提高;二是以制度、机制、方法或者模式的创新促进安全管理、监督监察水平的提高;三是以责任考核促进安全责任落实的提高。“三个改进”,一是针对集团公司在“三真”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四不”“五假”现象,进行针对性地改进;二是在重大灾害治理的力度、深度、精准度上要有改进;三是在现场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上要有改进。“三个整顿”,一是组织整顿,首先要对董事长、矿长、总工程师等关键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严格把关,其次是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提高队伍素质;二是技术整顿,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三是纪律作风整顿,加强对各级干部履职能力和作风建设的监督考核,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
全面推进“136”安全管理模式、实施“333”安全举措以来,晋能集团抓安全的思想统一了,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职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集团安全管控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   

多种形式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晋能集团的回答是,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是关键。在实践中,晋能集团坚持整改与问责并重的原则,坚持完善安全责任落实动态监督保障机制,不断强化集团公司内部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通过追责问责倒逼安全责任落实,推进了安全生产。
2018年以来,晋能集团在全集团旗帜鲜明地开展反“三违”活动,各涉煤二级公司及矿山两级班子都要制定反“三违”活动方案和实施细则,明确抓“三违”人员范围、次数和考核内容;各矿井都要建立反“三违”台账,并由各涉煤二级公司及矿井每月对本单位反“三违”情况进行小结并在本单位召开的月度总经理安全办公会上通报。2018年,晋能集团14个二级公司的80座矿井开展了反“三违”活动。
日常工作中,晋能集团在继续严格执行集团“周四活动日”制度的基础上,明确了具体要求:地面巡视检查的领导不坐车;下井检查的领导每月至少有一次步行入井;巡视检查时,必须明确必检点、关键点和薄弱点;所有参加“周四活动日”领导都必须认真填写检查信息记录卡并亲笔签名;参加“周四活动日”的领导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追踪落实,直到隐患和问题彻底整改。
  (下转C7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