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9年01月22日> > 总第201904期 > C8 > 新闻内容
住房变迁赞改革
新闻作者:同煤集团朔州煤电公司 刘雁瑞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时低矮破旧的小屋里,靠窗的土炕上铺着用秸秆皮补过多处的苇席,窗上泛黄的麻纸上贴着彩色的窗花。深秋正午时分,暖阳映照下屋内依然清冷,娘坐在炕下的灶前生火煮饭,一手拉风箱,一手把秸秆等柴草不断塞进灶膛……蒸汽烟尘弥漫在狭小的屋内;更难熬的是冬季,因缺柴少炭,母亲和我们弟妹四人靠挤取暖,期盼着天亮,期盼着春天……这是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家住的情况,也是当时农村居住的真实写照。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恰似春风化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中华大地处处焕发出生机活力。从农村到城市,从工厂到矿上,一切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当然居住情况也不例外。1984年,我招工来到了小峪煤矿,喜乘改革的东风,矿上进行技改扩建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改善职工家属的生活居住条件,元坟湾生活区建起了职工一食堂、单身楼、文化楼、门诊楼;大榆湾办公区建起了办公楼、职工二食堂、招待所。与此同时,职工家属住宅楼也加快建设进度,尽管当时农转非人员快速增加,住新楼暂无可能,但我有幸第一次住进了旧楼房。这楼建于20世纪60年代,早年是职工宿舍楼,后改为家属楼。经历岁月的风雨,这幢楼自来水不通畅,厕所经常堵塞,左邻右舍隔音效果也不佳,但冬天供暖,全天供电,住的条件有了可喜的变化。
改革开放10年后的1988年,矿上先后在木瓜台、大榆湾、大东窑建设的20多幢职工家属楼相继竣工,符合条件的职工家属住进了新楼房,楼房大都两室一厅,还有一个小阳台,职工家属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整体改善。1990年我结婚成家,得益于改革发展的硕果,我住进了竣工不久的大东窑家属区,这个家属住宅区拥有10幢楼房,500多住户,小峪河从楼旁缓缓流过,流过不远处的一座七孔铁路桥,靠山一侧河滩上几株垂柳、几棵白杨自然地生长着,那山、那水、那楼、那桥构成矿山一处别样的风景。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促进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其中包括居住观念的转变。小峪煤矿坐落在两山相夹的“人”字形山沟里,小峪河从二号井穿过整个矿区,缓缓流到山外去。往昔建设住宅时都是因地制宜建在山沟沟中,虽然有利于员工就近上班,但在生活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居于山沟之中,弊端日渐凸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行进,社会快速发展,走出山沟,住到山外成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顺应民情民意,矿上逐步在山外的小峪口增加住宅楼建设,许多矿工家属们走出了大山,搬到了山外,视野开阔了,就近就医、就学,上下班有班车接送,职工家属们的居住条件跃上了一个新高度。
“再过20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当改革开放行进到20年的时候,住进城里已经成了矿工家属们的追求。1998年矿上在怀仁县城建起了6幢楼房,这是矿上第一次在县城建楼,但因数量少、价位不菲等条件限制,再加上金融危机的波及,矿上开支困难,广大职工家属进城安居成了奢望。尤其是解决散居在矿区山峁沟畔棚户房里矿工家属们的居住条件依然路漫漫。
真正让广大职工家属居住条件改善是在改革开放后的30~40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小峪煤矿加盟同煤集团,小峪煤矿归属同煤子公司——朔州煤电公司。按照“转型升级谋发展,稳健强实创一流”的发展战略,朔州煤电做强做优煤炭主业,做大做实非煤产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公司乘着国家棚户区改造的东风,在怀仁县城原同煤下宅农场所在地建成了拥有94栋楼房的同仁家园小区,先后有5816户共28356名矿工家属出山入城。小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医院、超市、活动中心、运动场一应俱全。小区坐落于城市东郊,近距高速公路、铁路,紧邻怀仁市委、图书馆、体育馆,风景这边独好。同仁家园这块曾经是古代仁人志士会盟的热地,现在已经成了矿工家属们的生活乐园,矿工家属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好啊!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是我们的底气所在。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听!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动员令已经发出,建设“创新、和谐、富强、振兴”新时代的同煤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追梦路上立潮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诗圣杜甫在天有灵,他必将书写一曲新时代的“住有所居”“居有美宅”赞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