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赵俊杰 刘涛)面对发展新形势,同煤集团四台矿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更严、更高、更强、更优”目标,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到岗等制度充分融合,从转作风、提标准、强管理、优部署上下功夫,新年开局,不仅有“想法”更有“做法”。 转作风,企业党建展现新作为。四台矿党委始终坚持从严治党这条主线,推行矿党委和党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工作模式,做实责任清单,建立管理台账。该矿将矿长“十七亲自”工作制度进一步拓展延伸,对全矿87家党支部工作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进行论证,并以“立项”的方式将其具体化、目标化,对实际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并定时进行“三定”处理。结合矿走动式管理,采取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专业、专业保矿井的逐级封闭式“安全包保体系”。副总以上领导分别与井下单位、地面生产辅助单位进行“结对子”包保,并明确包保责任形式,包保人员深入现场零距离调研,重点了解协调区队工作、学习、班子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标准,高要求抓标准化建设。四台矿积极推行工序质量管理,建立了各专业工序质量管理体系,从巷道开口、掘进施工、综采稳装,一步一环、一点一面,全部严格按规程施工,用规范的操作来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整体水平的提高。他们积极开展“贯标、学标、对标”活动,按照“高于行业标准、严于安全规程”的原则,对照标准修改完善考核细则,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建设工作内容,确保在规划定位、对标提标、标准岗建设、考核奖罚、精细化延伸、精品工程建设、质量文化等七个方面再提升。此外,该矿还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度,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平均每月在盘区或工作面召开两次现场会;坚持开展每周自检自评活动,由队组按照安全生产标准评分细则,每周开展一次自查自纠,每旬由质量办进行一次复查,形成队组与部门之互联互动、共同担保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机制,保证标准的落实到位,促进现场标准化的动态达标。 强管理,安全管理进入新时代。 为把职责明确到个人,该矿把精细化作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管理上细分对象、职能和岗位,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重新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采用“职责定位+职责范围+考核标准”的模式,对每一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进行细化;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考核办法》,按照“金字塔”系统管理法,将责任层层分解、逐级考核,切实保障了井下安全生产;编制《员工“安全到岗”通用要求》,使员工明确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岗位规范的要求,以及避灾自救与应急处置方法;制定了《重点岗位任职要求》,每年对现有重点岗位人员进行重新登记、评估;编制480个专业岗位的《“安全到岗”操作手册》,让员工熟知各专业关键岗位的“一岗双制”、岗位危险源告知卡、岗位操作标准和相关设备环境完好标准。 优部署,精挖细采实现高效化。四台矿进一步加大对井下工作面的布局优化力度,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变化,因地制宜制定措施,积极推广小煤柱开采、无煤柱开采工艺,在14#层81022和12#层8737两个工作面进行小煤柱掘进。他们将工作面间煤柱由原来的12米缩减为5米,为使布设的小煤柱回风槽巷道避开外应力场的集中位置,在降低巷道压力、减少巷道变形,在小煤柱巷道临近采面顺槽回采过程中进行切顶卸压,通过小煤柱回采工艺的实施及支护方案的优化,不但增加了煤炭的回收量还减少了巷道维护、瓦斯治理费用,为矿井降本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他们还加快402、307西部、311三个盘区的收缩,对五个工作面的采掘衔接进行调整,通过研究论证,在具备条件的采区优化开采布局,规划小煤柱开采工作面,有效提升了工作面回采率,实现了精挖细采使矿井高效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