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即将走过,2019年即将到来。在2018这一年里,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查隐患、建制度、定创新、抓班组……时时刻刻绷紧安全弦,分分秒秒拉紧安全闸,将平安置于整个煤矿的头等大事来抓,将安全置于每一个常村煤矿人心中。
查隐患 严把安全第一关
据不完全统计,潞安集团常村煤矿2017年1~11月份:安全检查44次,隐患总数1200余条,其中,机电专业498条,生产主业364条,通风专业247条……所查隐患已按期整改,隐患整改率100%。
通过隐患排查,该矿各专业科室经过研判,归纳问题有三点。第一,队组日常教育力度不够,职工标准掌握不足,导致制度执行不强;第二,队组日常检修力度不够,形同虚设,使得设备隐患无法得到有效治理;第三,业务科室防范措施落实不力,不能做到长期有效治理,导致整治过的隐患存在重复、反弹的现象。
对此,该矿编制了潞安集团第一本《常村煤矿岗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对全矿井下各岗位的作业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安全风险进行了全面辨识,延伸风险管控到班组、到岗位、到现场,指导和帮助各科队有效管控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该管控体系是在国家要求的安全风险管控到副总一级的基础上,向科队两级延伸,要求科室坚持“适度超前、实时更新”的原则,加强高发事故、气候更替、采掘衔接、变化环节、重要节假日五个方面的安全预控工作,实现安全工作超前部署、统一管理,即“1+5”安全管控体系。并根据“1+5”安全管控体系的安排,结合本专业和队组实际进行月度风险评估和管控,各队组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风险预控和班前会风险评估,并制定管控措施。
抓班组 为安全聚合能量
班组之于安全生产中,如细胞之于肌体,细胞活起来了,安全生产就有了保障,企业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该矿结合潞安集团公司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和安全1号文件要求,对7个专业、58个工种的岗位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每个工种岗标编成顺口溜、三字经,便于职工记忆,并对全矿58个工种手指口述标准、13个重点岗位双指双述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将岗位责任制、危险源辨识、应急处置纳入手指口述必须内容。
同时,突出班组关键安全管理。针对作业人员的站位,制定“十五个禁区”,对违反者红线处理;持续严格执行《常村煤矿十六类不放心人员管理》规定,创新开展了不放心人员现场佩戴黄色安全帽。目前,共发生未按规定佩戴黄色安全帽及未按规定排查不放心人员共27人次,相比去年下降17人次。
与此同时,该矿深入推广精细化手指口述工作法,持续开展了重点岗位“双指双述”,重要岗位“手指口述”的达标管理。据了解,1~9月份该矿共组织岗标随机抽考31次,共1633人次,对不合格的38人进行下岗强训;对单位正职班前会应知应会提问检查27次,对执行不到位的在调度会进行通报;组织包保组现场检查27次,共计6329人次,并对不合格的21人次进行下岗强训。
此外,该矿还推行了员工行为安全诚信币管理和“心智管理”模式,实现合理均衡安全生产。
善创新 为安全蹚出新路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潞安集团常村煤矿针对检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各专业对照标准举一反三,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深化变革、转变方式,创新管理。
“起吊作业十个必须十个严禁”“气瓶管理十个必须十个严禁”“受限空间作业十个必须十个严禁”等,这是该矿今年以来创建的地面安全“双十”管理体系。为了便于操作,将此类安全要点绘制成了漫画图解,张贴在所有的作业现场,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掌握、更加精准执行,提高了特殊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目前,正在起草整理的有“高空作业十个必须十个严禁”“动火作业十个必须十个严禁”管理体系。
另外,综采队组皮带司机将“巡查时刻表”牌板悬挂于距操作平台10米位置;运搬队组蓄电池充电工将“巡查时刻表”牌板悬挂于有害气体检测探头下方等等。相关岗位人员在岗期间,每小时按照巡查路线对设备进行巡查,并将“巡查时刻表”指针拨至对应位置,单岗人员未按要求填写或拨动“巡查时刻表”或未按巡查路线进行巡查的责任人,按违章处理,这是该矿安监处8月份创新制定的《单岗人员“巡查时刻表”管理规定》。该规定自运行以来,强化了单岗作业人员的实时管控,杜绝了出现串岗、脱岗、睡岗等行为,降低了单岗作业区域事故隐患发生率。
当然,安全管理创新工作仍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比如,今年10月中旬该矿安全监察两级小分队佩戴了执法记录仪进行执法;10月底开发了数字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平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