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12月18日> > 总第201845期 > C5 > 新闻内容
品牌是这样 炼成的!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卢洁 王旭红 通讯员 王明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山西省西北部,吕梁山脉中座落着这样一座富有传奇色彩的矿井——保德煤矿,作为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在山西省的唯一矿井,20年来,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曾连续7年被评为“神华集团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一级矿井”,连续6年被评为“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煤矿”,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被国家能源局评为“最美矿山”……它被人们赞誉为在晋西北大地冉冉升起的一颗“煤海新星”。
回眸它的不平凡之路,全矿干部职工坚持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坚守心中梦想不动摇,终于将心中最美的那幅蓝图建设成了驰名集团、享誉全煤行业的一座品牌矿井。追寻着它的成长足迹,让我们一起见证它的成长、崛起和辉煌之路。

党建领航矿井强劲发展
      党建是企业的根和魂,更把握着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控、战略发展的政治航向和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为了全面提升企业党建水平,保德煤矿以党建创新为引领,在全矿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担当,激发干事创业活力,通过开展一系列党建创新,引领企业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树旗帜,把好思想建设“方向盘”。矿党委突出政治引领地位,创新思想教育方法。推行“手册+堂课”教育方式,编制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手册》《党建学习100题》等党员学习资料;开辟了“支部书记党课”“党员微党课”等党员教育阵地;开创了网站专栏、微信公众号、党建宣传栏等宣传载体,全方位、多维度地拓宽了党员学习的渠道和途径,将党的政策、方针及矿内的党建动态、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宣传到矿井的每一个角落。
强堡垒,立起升级示范“靓形象”。保德煤矿党委坚持“全覆盖、常态化、重创新、求实效“的原则,树立起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持续开展先进基层党支部升级示范,对照“三明确四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全面推行“1233”(即“一承诺、二抓手、三融合、三促进”)工作法。矿党委结合矿井工作实际,从8个方面、30项重点工作对党建工作进行了综合部署,为了全面激发支部书记的工作热情,该矿将支部书记的工作绩效与党建工作成效考核进行挂钩,坚持每月对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进行“画像”考核。
注重发挥党建信息平台的支撑作用,为企业党建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和力量之源。为了全面提升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该矿以“党建信息平台”为依托,号召和动员全矿干部党员以在线学习平台为依托,全面参与到政治理论学习中,目前该矿党员在线学习参与率达到100%。全年累计电子屏滚动播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标语250余次。与此同时,该矿党委还积极组织各基层党支部开展了“五个一”特色活动,即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每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每个月开办一期学习专栏,每名支部书记要做一次党课专题辅导,每人认真记写学习笔记并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其中,该矿实验室职工党员毕启波撰写的《我的变化我来说》一文在公司网站点击率突破1500次,在公司引起高度关注,为全年党建工作增添了亮点。
撸袖子,练就服务群众“真本领”。为了将服务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矿党委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护核心、强堡垒、做引领”主题活动,创建了安全环保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成立党员先锋突出队,历年来慰问困难党员20余名,组织党员群众向甘肃省陇南市礼县雷王乡旧庄村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多次捐赠衣物,并与保德县韩家川小学、神木县福利院形成定点帮扶单位。为助力保德县脱贫攻坚工作,矿党委还先后组织50名党员与保德县桥头镇苏家里村等4个贫困村的224户贫困户形成结对帮扶,目前已有207户脱贫。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无论是在矿内还是在矿外,保德煤矿党员都身体力行、干在实处,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矿党委组织党员到西柏坡、红旗渠等革命教育基地接受现场党性教育。召开“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聆听革命故事,坚定奋斗信念”“走进军营,体验奉献“等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了“寄语党的生日,卡片寄衷情”“创岗建区,公开承诺践诺”等实践活动。
通过全矿党员的共同努力和不竭奉献,2017年,矿工会荣获山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矿井荣获“忻州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矿掘锚一队荣获“神华集团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矿党委荣获“神东煤炭集团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为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展示保德人的精神面貌作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4462天”的安全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2018年12月14日,一个新的记录在保德煤矿诞生,矿井连续安全生产4462天,这个记录也刷新了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所有矿井的安全生产周期最长记录。
安全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和不变的主旋律。面对着严峻的安全形势和繁重的生产任务,“保矿人”没有被吓退,他们迎难而上,坚守安全底线,守牢安全红线不动摇的理念,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了“5+1”安全管理模式,从容应对矿井诸多安全生产挑战。“5+1”安全管理模式从树立安全管理五个观念、强化安全教育“五个做到”、落实不安全行为矫正“五个关口”、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五个层级”、执行现场操作“一个流程”筑牢了安全生产之基。
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矿井领导班子还坚持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指引,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为抓手,以“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设为着力点,以“三项”基础管理(安全技术制定落地、安全培训、安全监察)为重心,以重大灾害治理、职业健康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班组建设为突破口,在全矿范围内织起一张严密的矿井安全防护网。
针对矿井面对的各项安全风险,该矿创新推行“2413”风险辨识评估模式和“岗位—区队—业务部门—矿”链条式辨识评估流程,组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对矿井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作业环境、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工作任务和作业行为等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和有效的管控措施,进行分级管控,将各项风险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生产。强化井下现场风险辨识评估应用,推行班前三掌握、作业前五问、作业中四查为重点的“354”作业风险问询管理,让员工真正做到了“没有风险分析、没有管控措施决不进入现场、决不进行作业”,将安全风险理念落实到实际作业中,实现了岗位员工自主风险控制管理。
面对矿井安全隐患带来的挑战,该矿牢固树立隐患可治可防的理念,构建起矿、业务部门、区队、班组、岗位五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创建了安全承包区检查、步行检查、旬检等隐患排查治理形式。各生产业务部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定期组织对矿井各大生产系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开展全方位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问题逐条分析、跟踪落实、闭环管理。为了有效激发全员“查隐患、保安全”的积极性和热情,该矿制定了隐患上报奖励制度,对发现重大隐患和系统性风险的员工实行重奖。全面推行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包区队管理机制,包区队人员要定期对所包区队的作业区域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导处理;分级建立地方、公司、矿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对查出的重点问题形成督办表,由安检员对照复查,严抓检查问题整改落实,并严格问题重复出现和整改不力的责任追究。特别是通过聘请行业技术专家,全面开展生产系统诊断评估和技术咨询服务,不断提升矿井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4462天”见证了保德煤矿一届届领导班子科学、严谨、务实的治矿理念,也展现了一代代保矿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风采。

打造全煤最美“绿色矿山”的典范
      为了将矿井打造成“绿色矿山”的典范,保矿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安全、生态共同发展道路。2014年,矿井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单位”,矿领导班子抓住契机,主动作为,组织职工干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建设,在历经数年努力建设,矿井职工在当地植树数万棵,矿井各工业场区的绿化面积均超过25%,一座最美的绿色矿山在晋西北大地冉冉升起。
“抬头谋发展,低头搞建设”是保德煤矿绿色矿山建设的主旋律。他们统筹编制将矿井年度节能环保工作纳入环保计划,科学制定年度节能环保目标,精心编排了绿色矿山长远规划,将矿山环保建设精细到月,责任落实到人。构建起了指标、监测、考核“三大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确保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瓦斯综合利用治理工程是保德煤矿环保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该矿与国节能公司合作,先后建起了刘家堰、枣林瓦斯两座发电站,总设计1200kw×18台,一期建设10台,目前运转8台(刘家堰运转2台,枣林运转6台),日发电量10~15万度。2018年累计抽采瓦斯2475万m3,发电4267万度,利用瓦斯量1973.6万m3,瓦斯利用率达到79.7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9.72万吨。同时该发电厂还为矿区和周边居民供热,实现“产煤不烧煤、发电不用煤、供热不用煤”的愿景。
煤粉锅炉综合改造工程是建设“最美矿山”的核心工程,保德煤矿在2013年投资3500万元新建了4台20吨煤粉炉,取代了曾经小锅炉遍地的历史,其高效节能,煤粉炉燃烧充分、锅炉换热效果好、系统热效率高,每年耗煤量降低1万吨,减少SO2排放量70.4吨,烟尘排放量293.13吨,烟尘全面达标排放。为了提高矿井水利用率,2016年保德煤矿投资1450万元新建了一套井下深度处理装置,处理能力达4800m3/d,日均节约清水2200m3。
与此同时,该矿还先后完成了枣林工业广场1~4#高效煤粉锅炉的脱硫、脱硝改造工程,安装了烟气在线监控设施,实现了废气物达标排放;取缔了装车站燃煤锅炉运行,解决了枣林区域大气污染问题;安设桥头工业厂区电热锅炉取代原燃煤锅炉向地面供暖和井下供热风燃煤锅炉布袋除尘装置,燃煤改用含硫率为0.23%以下的低硫煤,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改造了桥头和枣林南部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备,使污水净化达到地表A类排放标准。一系列的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的环保之举,最终托起了一座绿色矿山的新希望。

打造“保矿”科技创新高地
      翻开保德煤矿的发展史,每一页都记载着保矿的科技创新足迹,每一页都有保矿人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奇迹,折射出保矿人一往无前的创新劲头,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孜孜不倦精神谱写了一首首科技创新的赞歌,筑起了一座铭记保矿印记的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全面提升矿井的科技竞争力,保德煤矿认真贯彻国家和两级公司科技创新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公司“打造世界一流煤炭企业,建设安全、高效、清洁、智能示范矿井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建立健全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彻底将科技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进一步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提高职工队伍整体技术水平,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知识型、专家型的人才队伍,该矿还成立了6个以技术能手、劳模为骨干的矿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强化“创新+实训”模式,推进创新工作室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鼓励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为了确保科技创新活动能够持续深入、全面开展,矿井遵循“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原则,提倡员工自由选择团队、合理搭配,开展联合技术创新。此外,该矿还设立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资金,按照0.2元/吨煤的标准足额提取,建立基金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从资金投入上予以保障。矿科技创新管理小组每半年对全矿科研项目进行一次集中评选,对获奖项目进行奖励和表彰,使科研人员主动参与项目并积极研究。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项目的实用性和可行性,矿井在科研项目的选项、立项时就以“解决实际难题、保障安全生产、发挥最大效能”为目的,以解决生产实际小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形势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矿井职工累计完成了“矿用防爆密封圈切削器”等科技创新成果927项,其中“煤层各项异性渗透率模型与顺层长钻孔与抽采瓦斯技术”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本煤层顺层长钻孔预抽采瓦斯关键理论与技术”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ZDY12000LD型大功率定向钻完成主孔深度2311米的钻孔,刷新了煤矿井下顺煤层定向钻孔单孔最深的世界纪录。仅2018年就完成科技创新项目共171项,发表科技论文33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申报专利9项,获得批准3项,科技创新奖励23.45万元。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多年来,保德煤矿先后荣获“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煤矿”、“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先进煤矿”、“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煤矿瓦斯防治先进集体”、山西省首批“现代化矿井”称号、“神华集团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一级矿井”等荣誉160余项。几年来,有多人当选山西省工人代表、忻州市党代表、保德县人大代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未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保矿人将以奋勇前行的铿锵步伐,为党的事业义无反顾、乘风破浪,用摧不垮的脊梁和粗壮有力的双手,在广袤大地上,谱写气势恢弘的人生壮歌,描绘出光彩照人的历史华章。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