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沥青和干料混在一起,掌握好湿度、温度……”
在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压型车间混捏操作室里,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铭矿职工刘海平站在操作平台上查看混捏锅里的糊料是否排干净。
西铭矿的职工怎么会出现在宏特公司?
2018年以来,面对国企国资改革、“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大集体改制的新形势,西铭矿大力开展对外合作创收工作,鼓励职工“走出去”,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打造一条创业之路,在转岗分流的热潮中,找到干事创业的新天地、实现新作为,取得了良好效果。
解放思想 聚力改革凝共识
如何瘦身健体?如何提质增效?西铭矿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将企业减员提效的思路放在外部,确立了对外合作创收的思路。
西铭矿借助两级集团公司平台,主动与部分提供岗位需求的单位进行调研商洽,最终选定山西宏特煤化工公司作为合作对象。随即,西铭矿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宏特公司实地考察,一个个车间走、一个个岗位看,详细了解了该公司的概况及现状,特别是工作环境与薪资,尽力为职工争取更多待遇。
“我想走,可是我的顾虑太多了。”44岁的刘海平是西铭矿实业公司机关党支部书记,上有老下有小。眼看着改革的大潮汹涌来袭,他知道“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转岗分流的第一站就是实业公司。当他把想去宏特公司工作的想法说给家人、同事、朋友时,所有的声音都是“不同意”。放弃优越的办公环境,一个人背井离乡从事化工产品操作工作,能否适应环境?身体能否吃得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刘海平难以抉择。
有困难,但困在家里更难;找出路,走出去才有出路。经过多个不眠之夜,刘海平背着家人偷偷报了名,跟随矿考察组去宏特公司看了看、转了转,最后下定决心——去!3月份,刘海平作为第一组外派队伍的组长,带领3名职工来到了宏特公司,正式转型成为一名压型车间的操作工。
西铭矿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加强宣传引导,对有意向“走出去”的职工进行一对一政策解读、思想交流,给他们讲形势、讲政策,鼓励大家外出创收,开辟更为宽广、更有前景的就业空间。
多措并举 对外创收出实效
外出创收对于思想相对固化的西铭矿职工来说是一个新鲜事。许多人议论、观望,担心政策是“一阵风”,万一企业将来不管了呢?有的人想出去,可又怕别人“看笑话”,不敢付诸行动。
为做好对外合作创收工作,西铭矿下发了对外合作(创收)管理办法,成立了对外合作(创收)领导组,明确分工,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对外承揽业务,盘活劳动力资源,多渠道对外创收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为使对外创收工作不受人员更换的影响,矿上承诺派出人员人事关系还保留在原单位,为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原则上派出工作期限不少于6个月。”该矿对外合作创收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
西铭矿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对派出人员支付最低工资标准及交通、通讯补助,使所有派出人员真正实现创收、提升价值。2018年上半年,宏特公司支付西铭矿派往人员工资达4500~5300元/人/月。此外,西铭矿还借助平台不断组织职工参加招聘会,为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职工有更多的选择。
截至目前,西铭矿已派往宏特公司10人、圆梦艺术培训学校5人、赴杭州9人对外创收。
温暖关怀 鼓舞职工提士气
“儿行千里母担忧”。西铭矿作为外出创收职工的“母亲”,时刻牵挂着他们。
“车间粉尘多,防护设施不齐全。”得知这一情况,西铭矿立即安排采购了防护口罩、滤棉,并第一时间送到了派出人员的手中。“夜里值班冷,工作衣不够,下班洗澡不方便……”职工反映的大小问题,西铭矿一一和宏特公司沟通协调,帮助他们解决。 今年中秋节,西铭矿对外创收办公室到宏特公司看望、慰问了10名职工,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和矿党政的关 怀,并鼓励他们积极工作,努力创收。
“我们能在对外创收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跟我们优秀的职工队伍是分不开的。他们拿出最大的热情奉献给企业,没有丝毫怨言,我们作为他们的‘大后方’,就要给予他们最大的支持,带领他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西铭矿对外合作创收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西铭矿将继续加大、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寻找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在国企改革的浪潮里为传统企业走出一条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