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故事:在一间重症病房里,全是手术后癌症患者,大多活不过三个月。无论是病人还是病人的亲属,脸上都写满了绝望与无奈。只有一个病人始终面带微笑,脸上充满了希望。几个月后,病友们相继去世,只有他还在那里,笑容依旧,四个月后,他病愈了。同房病人的亲属不解地问他的女儿:你父亲得了这么重的病,为什么还能保持这么好的心态?女孩笑着从包里取出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爸爸,你只是得了肠息肉。提问的人依旧不解,女孩笑着说:我爸爸是聋子。
也许,你觉得你很有主见,但是如果有十个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很难做到不动摇——这就是著名的韦奇定律,提出这个定律的是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经济学家伊渥·韦奇。
这个故事相对于韦奇定律,无疑是一个悖论。只能说明,著名的经济学家被一个得了绝症的聋子给打败了。因为他能感知到的信息只是女儿写给他的小卡片,而不是病房里悲情的气氛和残酷的现实。将这个悖论剖析开来,相对于韦奇定律,我们也可以得到了一个“聋子定律”,即在接受到有利的信息之后就拒绝其他与之相悖的信息,那么这个信息包含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我们的安全管理中,韦奇定律的实例比比皆是,比如:当一个工友为了当时的便利而造成了安全思想的松动,很快就会使整个团队受到影响,当这种影响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原本安全思想坚定的人也会受到感染,于是集体的侥幸心理就会在这一团队占据上峰,违章作业的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还有就是个体的作业违章,起初他也知道违章是不对的,但是侥幸心理始终在他身上存在,最终击破了他的安全思想防线,违章蛮干也就发生了。无论是集体违章还是个体违章,导致违章从意识变成现实必须有两个因素,一是违章氛围的营造,二是安全思想的放松。也就是韦奇定律里所提到的个体正确主见在特定环境下是很难战胜群体性的侥幸心理的。所以,在安全管理中,我们要想战胜“韦奇”,就必须先让自己成为“聋子”。
“聋子定律”的实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必须保证我们在变成“聋子”之前,所接受的信息是正确的,是有利于安全生产和自身生命健康的。反之,我们聋的越厉害,损失也就越大,甚至还有可能损失掉大家赖以生存的企业和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作业以前,我们都会接受到很多正确的安全信息,这些信息让我们认识到违章作业或者是违章指挥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在具体的生产作业中,就应该把自己变成一个“聋子”,不再去接受与安全相悖的信息,坚持按章作业,这样就可以战胜“韦奇”,而得到的收获就是企业的安全发展和家人的温情团聚。
坚持个人正确的主见是一种主观意志的体现,正因为是主观意志的体现,就很难避免受到来自于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因此,在特定环境下,我们就必须让自己变成“聋子”,去对抗不利于安全的环境、氛围、思想的影响。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我们要学会选择性“失聪”,面对利于安全生产的信息,我们要认真听取、牢记在心;面对不利于安全生产的信息,我们则可故意“装聋”、拒之脑外,“聋子”战胜“韦奇”也就会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