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都山西大同,当走进同煤集团晋华宫矿,当我们置身于方圆32.9万平方米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景区,品味别开生面的矿山地质奇观,观赏千百年间留下的采矿遗迹,解读神秘黑金的来龙去脉,领略矿山历史的沧桑巨变,感受煤矿工人的艰辛劳动……往往会被这座承载着现代与历史、人文与自然、文化与工业交汇与传承的矿山公园的魅力所折服、所震撼。今天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是经历了多年的艰苦建设才形成现在的规模。
2001年,面对煤炭资源渐趋枯竭、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极大制约的局面,同煤集团晋华宫矿党政审时度势、超前谋划,独辟蹊径开辟了“煤都井下探秘游”。该旅游面在井下300米深处,利用边角工作面,建成了集知识性、趣味性、探险性为一体的原始采煤、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综采和综合掘进6个旅游景点,全部是实景、实物布置,整体设计突出了“绝、真、奇”三大特点。依托“煤都井下探秘游”,晋华宫矿于2004年11月申报了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2005年8月,经国土资源部专家组严格初评、复评和审定,晋华宫矿获得矿山公园建设资格,跻身我国首批建设的28个国家矿山公园之一,也成为全省第一家拥有建设资格的企业。
在获得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后,晋华宫矿随即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矿山公园的周边环境进行科学论证,聘请黑龙江地陷研究所对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础上,2009年5月,晋华宫矿委托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国家矿山公园景观方案进行了重新规划,并纳入云冈峪整体大景区治理范围。
2010年8月6日,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标志性建筑——煤炭博物馆举行奠基仪式,标志着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全面启动。经过努力,2012年9月7日,一个拥有煤炭博物馆、工业遗址参观区、仰佛台、石头村、晋阳潭、井下探秘游、棚户区遗址区七大景区占地面积为32.9万平方米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正式以崭新的面容笑迎八方宾客。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是推进煤炭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同煤集团“转型发展‘十二五’,再造一个新同煤”的重点项目,是大同市实现煤文化、佛教文化、地域文化有机结合,打造云冈旅游大文化圈的一项“名片”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惠民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在同煤、在大同、甚至在全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是传播工业文化、发扬工业文明的“新阵地”。同煤的历史本身就代表了山西近代工业文化的历史。开发好、建设好、利用好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是将大同市特有的“煤文化、佛教文化、地域文化”有机地融合。而煤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晋华宫,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蕴涵着巨大的文化旅游潜力。因此,晋华宫的矿山风情,充分体现了近代与现代、文化与工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交汇与传承。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新典型”。晋华宫矿通过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不仅改善了矿区的生产生活环境,而且为过分依赖资源消耗的“矿山经济”转型提供了经验。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正式开园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是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的“新窗口”。晋华宫矿通过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把许多珍贵的近代工业遗迹保护起来,科学利用矿业遗产,并以文化形式传承下去,进一步改善矿山环境、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资源型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如今,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正在以独具的神韵,闪烁着煤海明珠的夺目光彩,成为集团公司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型的重要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