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潞安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1110工作面首创“限厚上网回采”技术,回采进度大幅提升,1209工作面采用“一巷两用”设计,缩减巷道工程240米;
KJA型瓦斯预警平台、“一钻一视频”“两堵一注”等多项先进技术得以炸裂式运用,瓦斯治理综合体系持续升级,坚如堡垒;
地面空压机房、井下中央水泵房和6KV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移动OA、空压机余热回收项目正式上线,多个项目被披上了“智能化新衣”;
一个由16位高级技师担任讲师、涵盖井上下所有生产专业的双创基地正在散发着热情,成为激发职工改革创新的新平台……
在这座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矿山,司马煤业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驰而不息,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科技创新浪潮在这里不断喷涌。
机制先行 引燃创新激情
7月18日,在长治市首届煤炭科技交流展览会上,司马煤业公司带着“采煤机断电仪及传感器供电方式的改进”“1211风巷捕尘网水幕双联装置的设计”等11项优秀技术成果精彩亮相。面对参会者的提问,该公司总经理宋虎森亲自解答。对此,该公司“创新达人”焦青海满脸兴奋地说:“公司领导给予创新项目以及创新者足够的尊重,这份尊重是创新艰辛之路最好的强心剂。”
2017年以来,在宋虎森、李红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该公司在科技创新工作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
从顶层设计上进行系统思维,提出了“政策引导、全员参与、量化考核、奖惩兑现”的理念,构建了以专职副总工程师重点推进、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的层级联动技术保障体系,实行采、掘、机、运、通一体化技术管理,形成协同倍增效应。
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行创新成果实名制,尊重员工首创精神。完善创新平台、课题、责任人、创效、奖励“五位一体”的全员创新增效工作体系,设立创新管理专项资金,加大创效能手、重大技术攻破奖励力度,将创新绩效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对有突出贡献的创新项目、带头人在岗位升迁、工资待遇方面给予倾斜。
制定科技创新课题的立项申报、审查批准程序,加强跟踪指导、验收评选管理,规范科技档案管理,制定《科技档案归档制度》,使所有科技成果归入档案,实现“分类编号、备份存档、专柜存放、专人保管”,方便分享成果。
一系列机制措施为司马煤业公司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极大地激发了科技创新工作者参与创新研究工作的热情。
项目拉动 激发创新潜能
2017年,针对一采区下覆优质煤炭资源,该公司探索运用充填开采技术,成功释放出近37万吨的优质资源,产生近1亿元的利润。2018年,司马人针对1110工作面,变“限厚充填开采”为“限厚上网回采”,不仅节约了材料消耗和人工投入,而且大幅提升了回采进度。
着眼重点项目,以此为抓手,成为该公司持续释放科技创新潜能的动力源泉。
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是瓦斯抽采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为确保钻孔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公司立项“一钻一视频”重点项目,通过数字(模拟)摄像机、通信光缆、视频服务器、环网交换机将打钻图像传输至地面,实时监督钻孔开孔、钻进、退钻全过程,切实提高了瓦斯抽采管理水平和抽采效率,实现了减人提效。
着手项目推进,该公司科研成果大批涌现。2018年,该公司累计完成职工技术创新项目12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级荣誉3项,市级荣誉2项,集团荣誉20项,获得公司及实名制职工技术创新奖30项,其中3个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4项。
(下转C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