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句论述在三元煤业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以前由于煤尘多,看不清人是正常现象,你看现在,我们俩差十几米远,也依然看得清清楚楚,这喷雾的效果就是好!”4月12日19时,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煤业”)井下1312工作面回风巷口,一个正在作业的工人向另一个工人说。“确实是这样,以前每次下班,浑身上下全是煤尘,现在除了脸上脏点儿外,别的地方基本都是干净的。”另一名工人接着说道。
这两名下井工人所谈论的,正是近年来三元煤业千方百计排除安全隐患,努力为井下一线职工干实事、谋福利,创造良好的生产工作环境,下大力气改善井下作业条件而带来的诸多新变化之一。
众所周知,粉尘危害是煤矿企业难以根除的痼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它不但恶化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工作效率,还严重危害了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矿井安全。
从2012年开始,三元煤业在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学习宣传贯彻的同时,努力提高企业矿工自我防护意识能力,把保护职工的职业健康权益放在首位,特别是把综合防尘工作纳入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积极改善井下工作环境,促进矿井安全生产,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井下工人健康观念。
这也是公司党委在实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具体行动。
三元煤业针对矿井生产过程中煤尘量大、颗粒细的现状,再加上原有的喷雾降尘设施均为人工手动开启且降尘效果不佳等矛盾,提出了“源头入手、综合治理、技术创新、落实到位”的工作思路,对井下采、掘工作面、运输转载防尘等区域进行综合改造,以达到抑制尘源、控制粉尘的目标。制定完善了《煤矿喷雾设施应用标准》,对井下喷雾的安设和使用进行规范,全面提高了防尘喷雾设施的安设和使用质量。坚持做到“谁制造粉尘,谁必须治理”、“谁的工作地点和区域范围,谁必须治理”的原则,对每条巷道、每个硐室明确防尘责任人,根据作业地点的变化及时进行责任区域交接,实现井下防尘区域无缝隙、无死角、无盲区管理,形成了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网络,全面推进综合防尘治理工作。
通过使用“气水两相喷雾”、“粉尘抑制剂”等新技术和自动化喷雾除尘装置,三元煤业井下工作面所有产尘环节目前已经得到了综合防治,降尘效果明显好转。综采工作面回风流的粉尘浓度由原来的36.3mg/m3降为6.0mg/m3;掘进工作面回风流的粉尘浓度由原来的38.5mg/m3降为7.6mg/m3。
在井下回风巷安装了气水两相全断面净化水幕之后,很好地解决了以往全水喷雾雾化效果不好的弊端,使采掘工作面产生的全部煤尘得到充分湿润,煤尘抑制剂辅助作用,达到了全面降尘的目的。在各运煤转载点安装的自动化控制喷雾系统,实现了“设备开、喷雾开,设备停、喷雾停”的效果。井下主要进、回巷道中安装的自动化全断面风流净化水幕,当人、车通过时,水幕自动关闭、开启,有效地净化了大巷风流,保证了风流质量。
经过技术改造,采煤工作面支架间和放顶煤过程中实现了连续、自动喷雾,在降尘除尘、净化空气的同时,还能吸收一定的有害气体,通过改进支架间喷头结构,较好地控制了粉尘的扩散。而随着粉尘的减少,三元煤业井下的文明生产和质量标准也得到了全面改善,主扇风硐和总回风巷道的清理工作也减少一多半。由于气水两相喷雾技术用水量极少,也相应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采煤队王队长介绍说,公司领导对井下防尘管理的要求非常严格,出台了相关的管理使用制度,从而促进了矿井综合防尘自动化系统使用正常,有效控制了粉尘扩散堆集,排除了粉尘爆炸的隐患,阻断了工人因吸入粉尘过多而致病的“隐形杀手”,确实达到了保障工人身体健康、粉尘减少、安全提升、环境变好的目的,“我们真的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呢”!
井下运输引进了胶轮车,但胶轮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轮胎表面携带煤泥,造成胶轮车大巷卫生差,并在巷道风流作用下易产生粉尘飞扬的情况。公司自主研发了井下自动洗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感应系统、供水系统、传动系统以及架体部分组成。当车辆驶出工作面通过洗车机时,洗车系统自行动作,完成对车辆轮胎的清洗,避免了进风巷道粉尘堆积、飞扬现象发生,同时保证了车辆的清洁及巷道的文明卫生。
由于工作抓得实、做得细,成效明显,三元煤业先后荣获晋能集团长治公司“粉尘治理示范型矿井”称号,该煤业研制的“矿井自动化防尘系统”荣获长治市科技进步奖,“气水两相喷雾装置”荣获国家专利,总工程师于忠久被国家煤炭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防尘技能大师,并成立了以于忠久个人名义命名的大师工作室。
一位到三元进行调研的领导亲身体验这一情况后,动情地说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你们学用结合,以工人利益为重,用科学技术撑起了保护煤矿工人的健康‘保护伞’”。
如今,走进三元煤业井下,巷道干净、井壁整洁、空气新鲜,更是给人以身心愉悦和舒适的感觉。漫步在三元煤业矿区,处处清新整洁,绿树成荫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