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10月16日> > 总第201836期 > C1 > 新闻内容
店坪矿的“成功智慧”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卢洁 通讯员 李丹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通过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掘锚护一体化快速掘进技术”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7项革新发明获“国家实用型专利”;7项技术革新荣获山西省“五小”竞赛优秀成果奖……
  坚持数年安全高效发展,成为霍州煤电生产矿井的标杆;风生水起逐浪高的革新创造,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跑者”。缘何?且看——
  21世纪是一个拼“智”的时代,谁掌握了新技术,谁就能勇立潮头,抢占发展制高点。
  作为山西焦煤霍州煤电的主力生产矿井,近年来,店坪矿坚持走“安全、创新、高效、绿色、文明”的发展之路,把“科技兴矿、创新驱动”当作推进生产效率变革的首要任务,借梯登高、开门引智,聚焦关键、攻关融智,全员创新、聚力汇智。
  透过科技兴矿、创新驱动的“窗口”看店坪,“智慧矿山”风景独好。
引智——
化“危机”为“契机”
  店坪矿是霍州煤电实施“北上”发展战略的成功实践。在16年的发展历程中,矿井先后经过一期、二期技改,成为了一座证照手续齐全、年产260万吨的安全、高效生产矿井。
  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条件较好是店坪矿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由于吕梁环城高速的压煤,致使店坪矿可采储量骤然紧张。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店坪矿剩余可采储量还有1979万吨,矿井服务年限仅有5.5年。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敢为人先的店坪人看清了自身“短板”,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有效改善采掘接替矛盾成为了矿井亟需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在霍州煤电和吕梁山煤电公司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下,霍州煤电技术研究院、吕梁山煤电公司和店坪矿结合各自所掌握的国际国内煤炭行业前沿技术,积极拓展思路、多次外出考察、全面深入研讨,于2016年9月在店坪矿正式启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
  这一新技术可谓是“切”出了高效率,“留”出了大效益。9-102第一个工作面已完结,创造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正在施工的9-202工作面预计可实现收益1.2亿元。
  危机既是“淘汰赛”,也是“助推器”。店坪矿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永不满足。针对综掘机配合风动锚杆打眼机支护工艺中存在的动力源不统一、用人多、劳动强度大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2016年,店坪矿与山东兖煤黑豹厂家合作,把原有的综掘机改造成了掘锚护一体机,突破了综掘工作面快速安全掘进这一技术大关。如今,掘锚护一体机已经更新为第四代,单进水平已由最初的月均240米提高到月均370米,最高单进达401米。
  
融智——
变“洼地”为“高地”
  开门引智,目的是为了借梯登高。然而,“借梯”绝非是照抄照搬、盲目认同。店坪矿认准一点:“引智”更需“融智”。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是系统工程,会出现因为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产生的新问题,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的新挑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新技术应用的成效。对此,店坪矿始终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关键环节,分析自身实际,并进行配套改造,让所有的环节、工艺都与新技术相匹配,使新装备发挥最大效能。
  最初,对于“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店坪矿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有些问题,有经验可循。比如,变U型通风系统为W型通风方式,是实施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带来的最大变化。为使这项工作顺利推进,矿领导和技术人员先后赴陕煤集团、神东集团考察学习。他们翻规程、定方案,边实践、边总结。W型通风方式的成功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回风隅角局部瓦斯积聚的安全隐患,平衡了采空区两侧的风压差,减少了采空区漏风,降低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可能性,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然而,还有些问题就必须靠自己来解决。在留巷到580米处由于顶板岩性变化较大,层间距变薄,致使巷道变形严重。这对于店坪矿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必须硬着头皮攻克难关。各类专题会议、班前会、领导跟班下井都聚焦这一件事。此前,矿上就成立了专门的课题攻关小组,并配套组建了通风组、机电组。他们每天紧盯现场、收集大量数据,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手段,总结分析原因,积极想办法、寻找有效对策。
  将原有的单体支柱π梁支护改为自主设计的门式支架、把原有的柱鞋改造为底梁、增加一列锚索加大支护强度……他们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先后在配套技术、装备上进行了大大小小10余项改进,一步步让先进技术更切合矿井实际,大大提高了工效。
  
汇智——
带“众人”为“能人”
  创新在基层,高手在民间。干部职工的首创精神,是矿井发展的助推剂。在店坪矿,有薛定亮和梁宝林两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薛定亮大师工作室侧重于生产,梁宝林大师工作室侧重于机电。店坪矿以这两个大师工作室为依托,集众智、聚群力,鼓励职工组成课题小组,针对生产实际中的制约环节,想点子、想对策。如今,广大职工参与自主创新的热情持续高涨,人人皆可创新已然成为店坪人的广泛共识。
  宋东明,曾经是店坪矿生产科矿压组的工人。他不仅勤学善思,还精通电焊技术,经常与矿上其他工人一起搞小改小革、自制模具。店坪矿生产科科长薛定亮对他的评价是爱动脑筋、爱做实事。2013年,宋东明正式成为薛定亮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员。此后,他边学习、边创造,在提升自己学历的同时,还对井下锚索助推器进行了加工改造,获得了山西省“五小”竞赛二等奖,并被省劳竞委荣记一等功。去年,他破格调到矿生产科担任采掘技术员。他说:“是矿上给了我展示才能的平台,这种依托大师工作室平台带动全员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机制,矿井难题解,职工得实惠。”
  此外,还有创造可移式多功能整形、钻孔一体机的地测科技术员吕瑞斌,改造加工恒阻锚索退锚装置的生产科技术员王刚,创造U型钢棚腿安装升降机的生产科技术员苑云海等等,他们都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矿井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矿井安全高效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据悉,2016年以来,店坪矿在生产、地测、防治水、机电、通风、安全等专业领域,共有小改小革和“五小”创新项目累计100多项。其中,有7项获国家实用型专利技术,有7项获得省总工会“五小”竞赛优秀成果奖。
  以科技引领促创新,用创新思维抓创新,让全员参与搞创新,店坪矿渐入佳境:中央水泵房、主斜井架空人车、地面压风机房均已实现无人值守;原煤运输系统改造将于8月底完成,已实现无人值守,减员15人;继续推广单轨无极绳绞车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为矿井全面实现无极绳绞车无人跟车奠定基础……
  店坪矿的“成功智慧”直接体现在了矿井安全、高效、发展上。一路走来,店坪矿以“用心”“匠心”“精心”创造出了非凡的成效。在科技兴矿、创新驱动的道路上,店坪矿正在奋进新征程,也必将迎来光明灿烂的美好明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