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9月18日> > 总第201835期 > C3 > 新闻内容
绿染“火焰山” 蔬果香四野
新闻作者:通讯员 牛青麓 师慧 孟冬冬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在一路绿荫的陪伴下,我们驱车来到阳煤运输部一矿排矸队。刚一下车,恰巧碰到食堂大厨李翠兰要去摘菜,我们便前去帮忙。
  来到菜园,应季蔬菜可谓应有尽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芹菜……李翠兰告诉我们:“中午打算吃烧茄子、豆角炒肉,再凉拌个芹菜、黄瓜。”说话间,我们便摘了满满一盆菜。
  “我们这黄瓜可甜呢,你们尝尝。”洗菜时,热情的李翠兰递给我们每人一根黄瓜。盛情难却的我们品尝起来:“脆甜可口,久违的黄瓜味儿回来了。”
  从厨房出来,我们准备去排矸场。刚出门,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困在了雨棚下。一时无法前行,便停下来,静静欣赏着眼前天然氧吧般的场景。闻着泥土和果蔬散发出的诱人清香,曾经浓烟滚滚、寸草不生的记忆已被眼前这番美景抹去。
  阳煤运输部一矿排矸队资料员汪丽和我们讲起自己第一次到矸山上班的场景:“四处烟雾弥漫,走到哪里都是刚放完鞭炮的味道。我是敏感皮肤,身上起了一些奇痒的疙瘩,四处求医都不见好转。后来,工作环境不断改善,这样的情况再没有发生过。”
  1997年,董宝红来到一矿矸山,做了一名排矸车司机。21年时过境迁,眼前的景象让他很是自豪:“你们瞧,我们背靠的这座山曾经是一座荒山,山上没有树、没有草,更没有飞禽走兽,现在不但草木繁盛,而且有了鸟、野兔、野鸡。”
  雨渐渐小了,我们向排矸场走去。四面环山,偌大的排矸场宽阔平整。不时有几辆载满矸石的排矸车驶入、倾倒,一辆推土机接着将堆成小山的矸石推平,碾压车便紧跟着驶过来开始缓缓碾压,洒水车不时前来洒水……
  现任阳煤运输部一矿排矸队副队长的董宝红回忆起当年做排矸车司机的情景:“车内没有安装空调,高温炙烤下,排矸车里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我在车里待上10分钟就会大汗淋漓。即使关着车窗,气味仍然十分刺鼻。你们瞧,如今条件好了,排矸车安装了空调。排矸场的环境也好了,几乎没有什么味道。”
  这只是阳煤在矸山治理上的一个缩影……
  1990年,阳煤集团开始对自燃矸山进行灭火治理,但由于未及时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原有的碾压层、覆盖层遭到风化和雨水冲刷的破坏,矸山部分区域由此发生复燃。
  当时,由于国内在矸山生态恢复方面尚无统一治理标准,阳煤集团立足实际,不断摸索,研究总结,进行了生态恢复设计,逐步总结出“削坡—整平—碾压—灭火—覆土—碾压—修建排水系统—植被种植—后期维护”的治理方法。
  2006年起,阳煤集团对废弃矸山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恢复工程,进一步改善矸山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在治理一矿黄石板矸山和三矿七尺煤东矸山的基础上,打造出可供职工、家属休闲活动的公益性公园。同时,尝试了蔬菜种植、果树栽植、修建公园等发展模式。2009年底完成了历史遗留矸山的复垦绿化任务。
  倾倒、推平、碾压、覆土、种植……周而复始,矸山治理有效制约了有害气体的肆意排放,周边环境空气质量越来越好。期间,阳煤集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截至2017年底,阳煤集团累计投资约3.6亿元,治理矸山面积约6140亩。
  一座座昔日的“火焰山”由此披上了绿装,如今已是瓜果飘香。放眼望去,一座座矸山上,道路两旁载满槐树、柳树;果园里,种植着梨树、桃树、山楂树、苹果树;菜地里,各类新鲜蔬菜应有尽有……职工自给自足,班中餐就地取材。丰收时节,职工还能把新鲜的蔬菜、水果带回去与家人分享。
  阳煤集团除了11座在用的矸山坚持边排边生态恢复治理之外,其余的矸山都已完成了生态恢复治理,并且在阳煤集团已完成生态恢复治理的矸石山中,有8座矸石山被纳入省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今年,阳煤集团将继续投资2.8亿元对生态恢复治理标准进行再提高,为废弃矸石山治理提供一个新的生态恢复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