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9月18日> > 总第201835期 > C3 > 新闻内容
用非常之力 促转型出彩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卢洁 通讯员 牛小科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硫煤清洁利用油化一体化示范项目是山西的标杆项目,是潞安的效益项目。在由项目建设跨入生产调试运行的重要转折期,煤基清洁能源公司上下齐动员,用非常之力标注转型“坐标”,下恒久之功书写转型实践。
  处处落实——要心动,更要行动
  9月12日,煤基清洁能源公司调度会,公司领导针对试生产工作强调,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作为,保证试生产工作平稳有序推进。时时强调试生产、时时抓好试生产、时时推进试生产,已成为今年该公司的主基调。
  行动是最好的落实。时时抓试生产工作,还体现在具体工作中。针对气化炉原料煤供应进行实地调研就是其中之一。从古城煤矿建管处,到西仵硅业,再到潞宁煤业,该公司技术部门人员半个月内连续实地取样调研。如何保证气化炉“吃得饱”又“吃得好”,还能够“营养均衡”,对于确保整个项目的高效率运行其意义非常。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今年以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全公司上下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盯重点、抓难点,谋实事、出实招,将调研、论证成果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翻车机是省内现有最大的翻车设备,荷载能力110吨,最大回转角度175°,卸载能力最高可达到1500吨/小时,固体储运分厂针对如何更好地“快速卸煤、高效卸煤”的情况,在前期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专门成立翻车机调试小组,从装煤车厢驶入翻车区的时间和位置,到翻转的角度,反复进行计算,反复进行试验,确保一次性试车成功。异构脱蜡装置原料过滤器滤芯“器件虽小但作用大”,安装要求之高让基础油分厂上下都吊着一颗心。越是有难度越要迎面而上,基础油分厂向困难“叫板”,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最终该装置安装成功。尾气脱硫装置经过前期“三查四定”、系统气密及尾项工程整改闭合,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
  事事认真——有难度,更要做好
  180项目,涉及环节之多,超乎想象;系统之复杂,难以刻画;细节要求之高,非比一般,有难度。
  面对如此一个有难度,但更有高度的项目,作为“施工队”的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将责任一层层划分,一层层传递到了每一个“神经末梢”,做到事事认真。
  安全是一切的前提。液体储运分厂全面落实现场目视化管理,对所有设备进行定置管理,所有参数进行标识管理,通过信息的显现化、公开化、透明化,让安全成为“看得见的管理”。为确保储油罐安全,防止有害气体积聚导致不可逆转的后果,公司特别通过新增48台GDS检测仪,发挥其“电子警察”作用,确保危险区域监控无死角。
  为了真正将活动抓实、抓出成效,该公司还明确要打好“消除漏点消灭战、素质提升持久战、生产提效攻坚战”三大战役,为各系统、各环节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漏点就是隐患,漏点就是命令。基础油分厂为消除漏点,采取地毯式巡查、全覆盖排查的方式,在根据不同介质进行不同分类的基础上,对334块盲板进行了“全方位诊断”。
  供电队则开展了“示范操作在岗位,答疑解惑在现场”活动,由技术人员和安全员组成的培训小组,针对各岗位一线操作高低压开停,运行记录、日常维护、一般故障排除、高压倒闸操作等进行实地练兵,以职工的素质提升保操作正确、保运行稳定。液体储运分厂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将储运罐的切水器进行位置下移,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实际来看,虽然切水器位置“降”了,但油水分离的效率却“高”了。
  人人争先——要出彩,更要出力
  180项目,引领山西转型发展,是标杆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标志性工程;也是潞安集团实现煤化一体化发展,产业走向高端、产品趋向终端的新标签。
  重点转型项目面前人人有责、人人争先。坚持多年埋头创新,身背87项小改小革项目的“创新达人”张德顺火了,和他一样的一批岗位明星、党员标杆也火了,成了最出彩的“明星”。
  火了的张德顺依然早出晚归,在岗位上更加卖力了,因为他成了更多人学习的榜样,和他一样的一批明星也没高高在上,而是一个比一个出力,一个比一个较劲,对于出彩的明星,他们更喜欢争当一线的“施工队长”。
  杨晋垣是合成分厂的安全副厂长,他不仅每时每刻给大家“唠叨”安全常识,是出了名的“婆婆嘴”,而且还经常当“黑包公”,对工作说一不二,但就是这样一位“不受欢迎”的安全厂长,却高票当选员工最尊敬的人。魏君龙,液体储运分厂机电仪班长,遇到难题不绕道走,不丢给别人管,非要搞清楚、弄明白才行,为了掌握更复杂、更全面、更高级的电路原理,他将图书馆作为“第二个家”,一待就是一天,硬是靠着过人的自律、勤奋的好学,成了一名“机电好把式”。
  为促使岗位上的每一名党员干部真正发挥作用,活动中,该公司特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班组长要争做难点课题项目化管理、经营管控全流程再造、制度建设深层次规范、技术创新带头人、廉洁从业按规矩办事、建言献策集民智民力的表率,通过发挥合力促进工作开展。
  公司先后涌现出像张德顺一样的“创新达人”20余名,在各自的岗位上起到了“树立一个带动一片”的作用;选树了像杨晋垣一样的“安全啄木鸟”30余名,为项目系统运行、达产达效保驾护航;推出了像魏君龙一样爱岗敬业的“岗位明星”百余名,形成了“榜样处处当标杆、职工时时跟着干”的生动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