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集团寺河煤矿2017年矿井瓦斯抽采量达到7.8亿立方米,以增量1.7亿立方米创出历史新高,连续11年单井瓦斯抽采量保持全国第一。”这样一则新闻的出现,让寺河矿再一次名声大噪。
在企业二次转型新征程中,寺河矿立足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实际,“革”字破题,“创”字引领,全力提升瓦斯抽采能力,驯服瓦斯“猛虎”,最大限度解决瓦斯问题,在瓦斯综合治理路上,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寺河模式。
理念破局抽采之道 作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二字在每一个寺河人心中的分量可想而知。对于瓦斯从不了解到了解,再到科学治理、开发利用,寺河人探索了16年,与之博弈了16年。“瓦斯可治,突出可防”,在瓦斯治理、集约开发利用之路上,理念破局成了寺河人降服瓦斯的利器之一。
“大家请看,这是钻探队组与掘进队组在井下工作现场的关系图。毫不避讳地说,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瓦斯抽采队组和掘进队组的关系是十分尴尬的……”在寺河矿举办的一次区队文化交流会上,来自钻探一队的党支部书记田呈正在分享瓦斯治理方面的心得体会。
据介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井下作业区域空间有限,掘进队与抽采队组之间总会因为一些琐事产生一些摩擦,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工作效率因此大打折扣。类似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耽误时间的小事,但往长远考虑,暴露的问题却是十分严重的。想要破解矿井衔接难题,如果理不清掘进与抽采关系,那未来必然是困难重重。这种情况下,寺河矿党政提出了“2·3·5”产能接替战略规划,同时提出了“抽采为掘进服务,掘进为抽采开路”的全新理念,钻探队与掘进队的关系悄然发生着变化,效率也显著提升。
“宋斌矿长在开会时经常强调,思想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创新作业模式,不仅较以往的作业方式在时间上节省了一半,劳动强度减轻了许多,而且掘进队组进尺也提升了不少。两个队组之间的变化,正是寺河矿执行‘抽采为掘进服务,掘进为抽采开路’理念的一个缩影。”田呈感慨到。资料显示,从2016年起,寺河矿瓦斯抽采量逐级递增,日瓦斯抽采量增长最高达到200万方,全年瓦斯抽采量突破6.12亿方,2017年日瓦斯抽采最高达240万方,全年瓦斯抽采量7.8亿方,连续11年获全国之最。同时,覆盖煤量从2016年的3900余万吨增长到2017年的4500余万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和拓宽了安全生产空间。
捷报频传,让寺河的干部职工信心倍增,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暂停征服瓦斯的脚步,面对更高的瓦斯抽采目标,寺河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遵循“没有抽不出的瓦斯,只有不到位的方法”这一瓦斯抽采理念,寻方法、上进尺,已然成为职工们的行动自觉。
方法制胜攻坚克难 据了解,寺河矿2017年较2016年全年瓦斯抽采增量1.7亿方,最高日瓦斯抽采量达240万方,连续11年居行业之首,这背后除了艰辛的努力,更包含了工程技术人员对瓦斯抽采方法的不懈追求。
“今天我们先通报一下上周瓦斯地质会落实情况……”为强化瓦斯地质基础,确保抽采达标,“瓦斯地质分析会”成了寺河矿每周一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会上,该矿地测、通风、抽放及生产单位相关负责人,都会对矿井近期重点衔接头面周围的瓦斯情况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对现场瓦斯、地质等数据的共享,合力攻关抽采难题,确保井下各盘区瓦斯抽采达标,为安全平稳生产创造条件。
“针对不同区域的瓦斯地质条件,我们根据测定、收集的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坚固性系数等相关参数,形成一整套瓦斯地质预测预报方案。对各地点的瓦斯参数、防突指标以及附近区域的地面瓦斯抽采情况进行超前预报,确保瓦斯参数全面准确,为抽采达标提供可靠支撑。”寺河矿通风管理部负责人说。
为缓解瓦斯对矿井抽采掘衔接的长期制约,寺河矿还积极同兄弟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实现L型地面抽放井与井下高位钻孔联合抽采的技术突破,形成井上下联合抽采的有利局面,使瓦斯治理和抽采手段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之所以叫它L型地面抽放井,是因为如果剖开煤体来看,448米的竖直地面钻井加上810米的水平孔,整个钻井的形状就像英文字母L。”该矿抽放管理部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L型采动井施工于采煤工作面上部岩层中,是对以往地面采动井工作原理上的一次技术改进。它在之前竖直地面钻孔末端加上一段水平孔,实现对井下采煤面采空区裂隙带瓦斯的大范围抽采。
俗话说:“学无止境,技无穷已。”寺河矿创造性落实集团公司“一区一策、一面一策”抽采方针,针对井下各盘区特点,分别以千米钻机抽采为主,着力提高千米钻机的单机工效;以“底板岩巷穿层钻孔”为主,实现煤体瓦斯的大面积均匀抽采;以普通钻机顺层钻孔为主,试验加装无线测量系统,实现了普通钻机定向打钻的目的。
在综采工作面,寺河矿先行先试“U型”通风试验。在工作面安装“高负压、低负压、抽排”三套系统,实施“高位、中位、穿层”三种钻孔,效果显著;“U型”通风的试验,取消了综采工作面尾巷横川通风,实现采面瓦斯的综合治理,杜绝了采空区通风的重大隐患,受到上级单位的充分肯定,并在全集团公司推广应用,为全省实施“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做出了积极探索。
精益求精跨越升级 “如果说去年的抽采工作是通过投运泵站、更换和优化PE瓦斯管路等手段实现的跨越,那么今年的抽采工作就是不加一兵一卒、一粮一草,全靠软实力的提升而继续跨越的一年。”在一年一度的系统汇报会上,芦苇代表瓦斯抽采系统进行汇报。
在今年的职代会上,寺河矿提出了年瓦斯抽采量8亿立方米的新目标,着实让所有人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但寺河人利用瓦斯抽采“三提升”的工作方法,成为打开释放压力的突破口。“三提升”即提升千米钻机开机率、提升千米钻孔进尺比例、提升本煤层千米钻孔在抽浓度。围绕这“三提升”,寺河矿精益求精,瓦斯治理模式达到新高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解决钻机短缺问题,工程技术人员瞄上了现有的K6普通钻机,他们计划将其改造成定向钻机。为了让工人尽快上手熟练操作,技术人员几乎天天泡在井下进行试验,用着不顺手的地方,就标记下来,上井汇总再改,一台钻机被他们改得“面目全非”,直到最优方案确定下来,才“批量”生产。
据了解,按照瓦斯抽采“三提升”工程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定向钻机进尺所占比例,寺河矿针对不同条件、不同型号,对定向钻机每班施工进尺进行了明确规定,鼓励队组积极开展班组进尺竞赛,以奖优罚劣的方式,营造各班组之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为督促抽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根据矿井的生产衔接安排,抽放管理部以月为单位,分阶段制定了瓦斯抽采提量计划,期间结合实际进行了修订完善,不定期对各抽放队组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监管,每月结合实际工作量进行考核,确保将所有工作计划落实到最后一公里,有计划、有落实,是寺河矿完成既定瓦斯抽采目标的主要核心要素。
2017年11月27日,随着第32台千米钻机在西区北回风一巷22号千米钻场开机,千米钻机开机量提前34天完成32开3备的目标;2018年上半年,寺河矿累计完成抽采进尺176万米,累计瓦斯抽放纯量3.99亿立方米,全矿日瓦斯抽采纯量达到228.6万方,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目标。
综合利用绿色发展 哲学上讲,事物发展的过程具有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质变打破了旧质对事物的量的限制,巩固了量变的成果,促成了新质的产生。在此基础上,事物开始新的量变。寺河矿在瓦斯综合治理的路上,同样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律,不断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进而再追求极致,在绿色发展中不断创新。
曾经有一篇关于寺河矿的报道传遍朋友圈。文中描述到:“凌晨5时30分,家住寺河矿家属楼的王阿姨,早已在自家的厨房里忙碌起来,为上班的丈夫准备早餐。只见她轻轻旋转炉具开关,伴随着清脆的打火声,一团淡蓝色的火焰从燃气灶内喷薄而出,不一会儿,一碗鸡蛋打卤面即已做成。”温暖的画面中喷薄而出的蓝色火焰,它的原料正是瓦斯。而就在这之前,瓦斯的“名声”并不好,被矿工们形容“瓦斯猛如虎”。
然而,再凶猛的“虎”终有被驯服的一天。寺河人就是那个“伏虎人”。当你走进寺河矿百米井下巷道里,一根根瓦斯输送管道随着煤炭开采巷道一起延伸,纵横交织绵延数万米,直通地面瓦斯泵站。
十多年前,该矿建成了第一座瓦斯泵站——西风井瓦斯抽放泵站。6台瓦斯抽放泵,源源不断地将井下赋存在煤炭中的瓦斯抽采到地面,再经由地面的气柜进行稳压后,成为居民生活的燃料。瓦斯第一次“质变”为寺河人所利用。随后几年间,该矿陆续建成三水沟瓦斯泵站、上庄风井加压泵站、潘庄抽放泵站,数十台大型瓦斯抽放泵投入使用,在大大降低井下瓦斯对煤炭开采威胁的同时,一步一步地将其变害为宝。
在距离寺河矿不足五里之遥的一个地方,坐落着全球最大的瓦斯发电厂——寺河瓦斯发电厂。该电厂2008年3月投运,寺河矿每年数亿标方的瓦斯,经瓦斯抽放泵站加压后输送到这里,作为发电燃料,而该矿也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矿区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也均来自于此。发电燃料、工业燃料、化工原料和居民生活燃料,目前人们所公认的瓦斯价值所在,在这座高瓦斯矿井都得到发挥。
寺河矿矿长宋斌常说:“我们要做铺路人,让后人有路可走;我们要做栽树人,让后人有荫可乘。”寺河矿瓦斯治理引领矿井集约高效发展之路恰恰生动诠释了这一点。提升系统抽采能力、不断拓展抽采战场、努力增加气源、创新技术工艺、瓦斯抽采综合利用,寺河矿瓦斯治理引领矿井集约高效发展之路还在继续。
今天的寺河,吨煤瓦斯抽采量达到50方以上,瓦斯抽采进度远超于煤炭开采速度,不断释放“明天”的产量;今天的寺河,实现了高瓦斯突出条件下的低瓦斯开采,不断拓宽了安全生产空间;今天的寺河,瓦斯已经成为除煤炭以外的又一大效益源,广泛用于发电、生活用气、工业燃料、车辆等各个方面,实现了效率、效益双提升;今天的寺河,正乘着新时代春风,在不断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做好瓦斯综合治理利用这篇大文章,朝着建设本质安全、创新高效、绿色人文品牌示范矿山目标迈进。
通讯员 王二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