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7月24日> > 总第201827期 > C6 > 新闻内容
16年砥砺前行开拓寺河转型发展新路径
新闻作者:通讯员 王二超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行叠翠,沁河蜿蜒。这条山西省的第二大河,不仅孕育了厚重的黄土文明,也催生着创新的潮涌。
  坐落在这方热土的晋煤集团寺河矿,有着“中国十大最美矿山”的美誉,十六年来,寺河人筑梦煤海,励志创新,秉承“同心、敬业、奉献、超越”的企业精神,坚持传承中创新、围绕品牌创效、立足内涵创优,以创新、创效、创优为抓手,凝聚全员合力,变革图强,在建设本质安全、创新高效、绿色人文品牌示范矿山的伟大征程中破浪前行!

安全为基,
从严从实擎起安全一片天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一个“安”字重于泰山。
  对于高瓦斯突出矿井的寺河矿来说,安全是永远的天字第一号工程,是关乎矿上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该矿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以来,深知安全二字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提出了打造本安型矿井目标,矿党政领导以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为己任,向安全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
  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寺河矿始终将“抓大管小、抓责管非、抓责管变”的工作思路作为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要求。全矿干部职工坚守红线意识不偏移,严格执行“五个一律”要求,对照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抓好学习落实。按照“员工自律、班组自控、区队自治、部室自管、矿井自安”五级安全管控体系,一级一级压实安全责任。
  为构建高突复杂条件下本安管控模式,该矿建立了以“六零四率三提升”为目标,以源头、动态、变化的安全管理为抓手,以责任落实为核心的本安管控体系。看似苛刻的目标要求却体现了寺河人在对待安全问题上的重视和不妥协。面对瓦斯这把高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寺河矿以抽采“三提升”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抽采系统,创新技术能力,不仅实现了“高瓦斯条件下的低瓦斯开采”,瓦斯更成为矿井增收创效的“好帮手”。
  2016年5月,寺河矿《本安员工操作管理法》正式出台推行,对井下各工种的岗位操作标准进行严格规定,安全管理要求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的规范操作流程。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广大职工从不习惯到逐渐适应,再到无形融入岗位操作中,标准意识逐步增强,员工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规定进入试行阶段以来,该矿围绕煤矿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体系要求,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在该矿东、西主井口,“年度重大安全风险清单”里涵盖了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别、地点、风险等级以及详细的管控措施。而在另一边,由该矿矿长宋斌所签署的“寺河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承诺牌”更是对矿井安全作出了庄严承诺。
  
减人提效
依托管理创新跑出加速度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寺河矿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分析形势,积极应对挑战,科学谋划未来,始终牢记“安全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干部的第一担当、员工的第一福祉”。深刻研判矿井发展瓶颈,科学制定“2·3·5”产能接替规划,从战略层面和管理层面正式拉开了寺河矿改革创新“大戏”的序幕。
  “减多少人、节省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通过这些措施,让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使改革氛围更加浓厚,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寺河矿矿长宋斌向全体干部员工坚定地传递着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本着简单高效、管用易行的原则,推进制度瘦身和流程再造,精简规章制度,简化业务流程,确保流程清晰,执行高效。继续引深人力资源改革,加快推进机构合编、干部精简、定岗定编工作落地。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完善基层区队绩效考核体系,增加定额人数和标准工效考核指标,激励各单位减少人员数量,提高人均工效。
  寺河矿修订完善了《寺河矿改革创新管理办法》,形成季度创新推进、月度创新研讨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小改小革、“金点子”征集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关键性课题,加大投入力度,积极组织攻关,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成果。按照“减人不减资、增人不增资”的思路,鼓励生产单位优化施工组织,减少用工人数,提高单位工效,真正做到“五人活两人干三人钱”。在保障服务质量不降、员工福利不减的前提下,在进行经济效益测算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适时启动后勤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消灭亏损点,减少地面临时性用工数量,推进后勤系统走上自主管理、自负盈亏、创新服务之路。
  抓核心、促发展,科技创新技术升级齐头并进是企业资源高效开发的根本、效益最大化的源泉、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十三五”期间,寺河矿大力实施“科技强矿”战略,围绕制约矿井安全生产效率的核心问题,加快技术革新与装备改进。在巩固井上下瓦斯联合抽采、大采高、连采连掘三大核心技术优势基础上,按照“效益优先、改革驱动、创新引领”的工作思路,正视困难,直面挑战,加快建设全员创新创造平台,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准确把握矿井改革发展中的优势和短板,让创新成为每名寺河人的内在追求。
  2017年,寺河矿最高日瓦斯抽采纯量238万方,连续11年单井瓦斯抽采量居全国之最;全年瓦斯抽采纯量7.95亿立方米,全国第一。借势而上,强力推进“改进装备工艺、优化掘进工序、强化系统保障、坚持超前谋划、严格指标考核”五项掘进提效专项措施,创新采用四臂锚杆机,推广200机组配梭车、锚杆机留巷工艺,有效提升装备水平和作业效率,减少无效巷道掘进工作量,降低万吨掘进率。
  
降本增效
多轮驱动增强核心竞争力
    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说到底是成本的竞争。寺河矿突出效率效益导向,努力抓好经营管理工作,坚持成本为王、利润至上的低成本发展理念,充分挖掘降本提效潜力,进一步降低吨煤成本、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增收节支氛围,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好晋煤集团挖潜增效的领头羊。
  改革没有止境,创业勇往直前。寺河矿将成本指标摆在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全面深化节支降耗。按照“立足实际、适度从紧”的原则,从精细化管理、修旧利废、设计优化等方面,全面开启成本管控全要素管理模式,每月科学分配各系统指标定额,加强成本管理监督考核,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不断提高各系统降成本、提效益的积极性。寺河矿坚持每月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抓住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突出一月一主题。通过成本管理中侧重点的转换,明确告诉各基层队组、职能部门,成本管理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应达到什么效果,提高大家的“全要素成本管控”意识和能力,做到精打细算。
  该矿牢固树立“设计优化是最大的节省”理念,重点抓好采面设计、U型通风系统推广、撤架工艺改进、努力精简巷道数量,降低生产成本。坚持“省下的就是赚下的”成本理念,狠抓生产材料管理,加强现场使用监管和回收利用,堵塞管理漏洞。强化成本指标考核,加强生产经营成本动态分析,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充分调动各级人员降本增效积极性。
  
绿色人文
美美与共谱写和谐新篇章
    春之灿,牵一片绿色诗意栖居;夏之恋,亮万家灯火耕耘心灵;秋之硕,泼洒一城山水半城景;冬之静,红梅傲雪品侠骨柔情。走在寺河矿区,绿树,小湖,蓝天……你很难想象自己身处一座煤矿。对寺河人来说,这座矿井不仅仅是工作的地方,它更是一个整洁靓丽、环境宜人的家园,一个和谐共处、精神相融的家园,一个荣辱与共、风雨同舟的家园。
  “只有给职工创造如家环境,职工才能爱矿如家”该矿党委书记郭凌龙简单的两句话,正是寺河矿多年来始终谨记、抓牢的核心工作。寺河矿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矿山发展之路。在保持矿区现有绿化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绿化、美化、亮化矿山环境,提升矿区环境品位,丰富人文内涵,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多年来,寺河矿始终坚持绿色开采,改进生产工艺,完善系统保障,从设计源头抓起,对开采、运输、洗选实施全过程质量提升,降低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煤炭产品实施梯级开发利用,生产适销对路、质优价廉的清洁能源。同时,寺河矿还不断探索开采新技术,改善作业环境,降低现场粉尘、噪音等污染,保护职工的职业健康。
  为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寺河矿严格落实环保部门的考核标准,重视加强矿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优化技术工艺,实施动态监管,杜绝污染物违规排放,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矿区,提升煤炭及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寺河矿始终以建设绿色人文矿山为目标,以“平安寺河、和谐寺河”创建为抓手,开展“文明寺河人”主题活动,宣传《寺河矿员工文明公约》、文明行为倡议书、“十不”守则,加强矿区不文明行为的督导检查,不断规范职工文明行为养成,营造出和谐文明的矿区环境,实现在职工人素养和矿井环境的双提升。
  寺河矿严抓社会治安管理,落实区域自治责任;加强信访工作,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推进平安矿区建设。寺河矿党委始终坚持人文理念,不断传承弘扬寺河精神,强化形势任务教育,开展寺河文化讲堂、矿嫂参观日、“画”说寺河、“今天是你的生日”主题座谈会等活动,用精神的力量焕发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
  为切实提升人文素养,丰富发展内涵,寺河矿坚持人才兴矿战略,着力提升职工队伍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扎实开展“每月素质考试”、“每天学习一小时”活动,营造了“上班挣工分、下班挣学分”的良好学习氛围。狠抓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培训,开设寺河大讲堂。创新机电培训基地“1+2”模式,将人员实操与自主检修相结合,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在“晋煤杯”山西省第四届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7名参赛选手均榜上有名、载誉而归,矿井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后备力量不断增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大潮中,寺河矿全体干部员工将以更饱满的精神风貌,超前谋划、积极作为,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敢叫日月换新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奋力谱写本质安全、创新高效、绿色人文品牌示范矿山的目标奋勇前进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