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当山西中新甘庄煤业公司筹建“创新工作室”时,公司领导首先选择了赵英海为创新带头人,并以他的名字把工作室命名为“赵英海创新工作室”。 为什么是赵英海? 赵英海,中共党员,生于1963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大学自动化控制专业。现担任山西中新甘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副总工程师一职,主要负责机电运输的技术工作。 赵英海毕业后一直在煤矿机电运输系统工作30多年,工作勤恳、业务能力强,曾独自设计了哈尔滨煤矿机械厂DX-1200强力皮带的机头至尾安装程序,缩短了安装工期,降低了安装费用。 在此期间,赵英海参加了公司二水平DN300水泵管路设计和安装;参加了公司一、二水平清仓管路的更新改造设计与安装;参加了瓦斯真空泵管路设计与安装;参与了风井2#BDK一10-N030主扇安装及井筒钢架提升绳、导向轮的更换及更新改造。 更重要的是,赵英海有独立设计能力。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独立设计DX-1200强力皮带基础并指导皮带机头至尾1000米长的安装。设计GD-1000钢带机基础,并指导整套钢带机头至机尾1126米长的安装。1994年安装7L-100立方米压风机安装2台;还有DN300水泵管路设计和安装;供全矿区瓦斯真空泵管路设计与3台110亳瓦斯泵的安装;BYT-2.5/2液压绞车的安装,南风井2#主扇BDK-10-N030安装和主井、副井、混合井的箕斗、罐笼、量斗、井筒钢架及提升绳、导向轮、电机、矿井3米翻笼等多次的更换以及更新改造;排矸系统的分矸、排矸系统改造。 正因为如此,赵英海获得煤矿和公司颁发的热电厂纯水在煤矿配制蓄电池电解液中的应用三等奖、FPB-A斜井跑车防护装置的应用二等奖、煤矿供电系统断电保护的管理优秀科技论文奖、矿用隔爆快速充电装置的技术改造三等奖、ZDX-I斜巷阻挡车装置二等奖、DJC4-C型车载式甲烷报警断电仪三等奖、蓄电池机车智能折波调速的应用三等奖、新型矿车轮轴的改造与应用三等奖。 2011年赵英海到山西中新甘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后,面对资源整合后煤矿生产能力亟待提升、供电系统不合理、运输系统滞后等一系列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难题,他通过对供电系统和运输系统的改造,制定了安全可行的技术措施,彻底扭转了各个生产环节能力不匹配、事故多的被动局面,实现了甘庄煤业公司向现代化矿井成功转型。 配重式自动复位阻车器获得山西省企业“五小”竞赛优秀项目成果二等奖和山西省煤矿工会颁发山西省煤炭系统“五小”竞赛活动二等奖,中煤资源发展公司优秀“五小”科技成果一等奖;脚踏转辙器和简易皮带尾制作分别获得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煤资源发展公司优秀“五小”科技成果三等奖等15项。还荣获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一次,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一线技术创新标兵称号”。 同时,赵英海有技术理论研究能力。其中,他发表了《对防坠器及防过放制动力与减速度的探讨》《煤矿供电系统断电保护的管理》《空间曲面线切割五轴联动加工系统的研制》《弹性筛面上颗粒运动情况的模拟及研究》等多篇论文。 所以,选择赵英海并以他领衔组建“赵英海创新工作室”,公司领导认为是妥当的。只有这样,“赵英海创新工作室”才能践行“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积极围绕公司“以人为本、科技领先、科学管理”的治矿方略,以节约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推动企业发展,并积极发挥技术人员作用,引领全体职工立足工作岗位、乐于奉献,努力成为技能型、创新型职工。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起到引领及示范作用。 正是干事创业时 为把技术骨干吸纳到“赵英海创新工作室”,公司领导确定赵英海为创新带头人的同时,确定魏永庭、胡望成、梁珍、张国伟、张志军为工作室成员。 据了解,“赵英海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团结协作,以干事创业的精神积极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在赵英海的带领下,该创新工作室参与和组织矿井综采支架、运输机、转载机、皮带机等搬家倒面的安装;给采煤机厂家提出合理化改造制建议9条并采纳。修改机电运输系统的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管理度重新审理。参与中煤进出口公司质量标准化图册(机电运输部分)编制;对技术员CAD培训。底皮带防跑偏滚的设计加工、油桶倒油架的设计加工、带交叉落煤点溜槽设计加工、无极绳绞车托绳轮支架的改造等都收到良好效果。对井上下变供电系统改造、供电设计审批以及小改小革,排水系统更新改造,主通风机和副井绞车电控系统改造、移动变电站660/1140V转换、自动化无人工作面EEP和视频及三机电源改造、自动化无人工作面水过滤系统改造、自动化无人工作面网关改造、自动化无人工作面端头支架空间过大进行改造、自动化无人工作面电控系统程序改进、JD-25绞车防提升绳跑偏装置设计、绞车提升绳勾头插接培训推广、自动化无人工作面3300V供电系统设计、车间液压支架立柱和推移修理设备的选型、交叉筛落煤降噪的设计与加工使用、设计改造无极绳绞车自动紧绳装置、地面水仓水位报警装置、主扇变频器启动改造等。 同时,创新工作室成员也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 魏永庭参与了修改机电运输系统的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参与了中煤进出口公司质量标准化图册(机电运输部分)编制;对技术员CAD培训。 胡望城参加了自动化无人工作面端头支架空间过大进行改造、自动化无人工作面电控系统程序改进。 张国伟参与了移动变电站660/1140V转换、自动化无人工作面EEP和视频及三机电源、自动化无人工作面水过滤系统、自动化无人工作面网关的改造。 梁珍设计了改造了车间液压支架立柱和推移修理设备的选型、交叉筛落煤降噪设备;设计改造无极绳绞车自动紧绳装置 张志军参与了自动化无人工作面3300V供电系统设计、地面水仓水位报警装置、主扇变频器的启动改造等。 让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基础更扎实 山西中新甘庄煤业公司把“赵英海创新工作室”确定为以“劳模为领衔、骨干为中坚、组织为基础”的创建平台,通过广泛宣传,层层动员,激发了全矿职工学习劳模精神的热潮,为工作室进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该公司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开展了“苦干、实干、巧干”活动,号召大家不断学习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刻苦钻研、永攀高峰的进取精神,激发职工的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营造了的良好氛围。 创新工作室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团队,它需要汇聚多方面的人才,为此,该公司将继续在一线职工技术人员、业务骨干挑选人才,充实工作室力量,使工作室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精通、战斗力强的技术创新团队,吸收和带动更多的职工参与创新创效,铺就人才培养的快速通道。 为带动创新工作室成长,公司多方面支持创新工作室开展工作。把创新工作室成员纳入机电运输事故分析会和安全隐患排查会,使他们及时了解中心工作,发挥个人能动作用。还在时间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公司领导每月听取创新工作室活动开展情况汇报,随时解决困难和问题。有了组织的支持,工作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创新工作室组建后,制定了从学习培训、选拔考试、人才培养三方面入手的落实方案,帮助工作室顺利运转及快速成长,带领全体职工提升整体业务素质,提高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培养越来越多的岗位能手。重点抓学习培训,严格选拔考试和探索人才机制的工作。 创新工作室不但是人才培养的快速安全通道,更成为生产经营任务中攻坚克难的生力军。确定以“强化机制建设”“优化作业组织”为内容的攻克办法,有效解决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难点。 山西中新甘庄煤业公司领导层认为,在新时代,面对新技术在煤炭行业的运用,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安全管理要求,科技兴矿已成为必由之路。所以,要继续利用好、组织好、维护好创新工作室这一载体,将其建设成为“人才成长的新摇篮、质量安全的新防线、经营创收的新亮点、降本增效的新窗口”,从而使公司在安全高效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