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7月17日> > 总第201826期 > C6 > 新闻内容
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工匠精神”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卢洁 刘琳 通讯员 李少鹏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是一间不足一百平方米的工作室,却孕育出了大小科技创新成果共33项,其中《采空区自然发火与CO运移的仿真软开发及预测研究》分别被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煤炭工业评为科学技术二等奖;这是一间仅仅成立只有四年的工作室,却培养出像王贵勇、韩荣、李伟这样能够独挡一面的高徒;这是一个仅有10人的团队,却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率先在中煤公司将切顶卸压沿空留巷开采技术及工业性试验成功,通过在8号煤层的试验,2次支护技术优化和同常规双巷布面相比,每米创造效益2272元,而且回采巷道减少50%,回采掘进率降低40%以上,巷道成本降低50%以上,资源回收率提高10%以上,有效地实现了减员提效,系统简化,安全高效,这就是“赵建功创新工作室”。
  “赵建功创新工作室”先后被大同市委市政府、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山西中新唐山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煤集团公司荣获了安全生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山西中新唐山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建功而命名的。由他完成的《唐山沟煤矿8号煤层综采可行性论证及11-2煤层主要巷道稳定性论证报告》,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避免了下覆11-2号煤层采空及巷道带来的台阶式下沉的威胁,安全生产原煤339.27万吨。
  成立于2015年3月的“赵建功创新工作室”,现有团队成员10人,这些成员均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人员,他们当中既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排头兵——车间主任贾兴叶,又有年轻有为的从事井下一线的自动化队长韩荣,也有在科室部门挑大梁的本科生成员李伟、董全令、李少鹏等。
  
释放科技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发力点。
  “赵建功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聪明才智,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为企业积蓄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井下工作面检修液压支架时,U型卡因作业环境的原因难以拔出,平常只能用螺丝刀和小撬棍来处理,而且由于工具使用不当,导致U型卡受力不均,使得U型卡变形、断裂,甚至由于一个U型卡拔不出来导致整组的柱阀更换,费时又费力,还使得支架配件消耗量增大。针对这一实际,他们利用简单的杠杆原理制作成U型卡起拔器,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大问题,减少了检修时间,提高了检修效率。该装置体积较小,使用简便,可以保证每一个U型卡都可以顺利拔出,省时省力,还降低了配件消耗,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目前U型卡起拔器已经完全应用到井下液压支架和各种风水管路的检修工作中。矿用刮板输送机是矿井煤炭生产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原煤运输设备,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损耗最多的是刮板(俗称刮煤棒或刮棒),由于损坏的刮板存在变形、弯曲的现象,出井后难以维修复用,使得煤炭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降低煤炭生产成本,他们发明了一种矿用刮板输送机刮板修复模具。经过不断地试验改进,目前该刮板修复模具已经完全应用到各种型号刮板的修复再利用工作中。刮板卡槽由废旧钢材边角料焊接而成,投资少。而且,该模具的成功应用很大程度降低了刮板新件采购率,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每年就刮板复修利用可节省生产成本38.12万元。
  
打好育人组合拳
  “在唐山沟,创新不只是创新工作室的事,也不只是科技人员的事,而是每一位员工的事。因此,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只有把全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效地激发出企业的创新活力。”赵建功高兴地说。
  该矿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传、帮、带作用,以培养创新型、知识型、技术型高技能人才为切入点,积极搭建发挥作用、施展才能的平台,切实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外聘专家学者来矿授课以及组团到职业院校深造的方式,围绕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工艺改进等方面内容展开技术交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培训计划,对讲课、辅导、考试等环节实行科学合理的的检查制度,在学习培训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考核监督,考试不合格者还要进行继续学习,直到合格为止。同时,该矿还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通过长课短教、案例讲评、现场模拟、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去年至今,该矿共举办机械、电气、电脑等专业培训班124期,培训员工达900人次,培养了一大批“精一会二通三的”复合型人才。其中,王立志荣获了中煤资源发展集团公司工会技能竞赛输送机操作工第三名,郭锦荣获了中煤进出口公司“技术能手”称号。贾兴叶还获得了中煤资源发展集团“生产一线技术创新标兵”的称号。
  为拓宽技术人才发展空间,该矿完善矿井技能鉴定站、高级技能工评价办公室、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委员会、绩效考核办公室等人才考核、管理流程,形成了以“青工技术比武、岗位技能大赛、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大学生队官选拔、岗位工种技能等级鉴定、管理干部绩效考核”为载体的人才评比选拔模式。同时,对那些工作业绩突出、思想觉悟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不看“出身”,看成绩,坚持有为就有位,从而激发起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立足岗位做贡献的积极性。
  
传承工匠精神
  “作为新时代煤矿生产一线的一名工匠,要不断攻克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用我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职工,激励更多的职工争做时代的奋斗者,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赵建功激动地说。
  为此,赵建功组织工作室的技能大师们经常性深入区队、班组中传“经”送“宝”,将他们所学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基层区队的员工,有效激发了职工学技术、提业务的积极性。同时创新工作室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难题,动脑筋、想办法,攻坚克难,成果频出,也增强了职工的创新能力。《便携式临时阻车器》《单轨道自移自旋电缆槽》《井下供电系统优化》荣获山西省“五小”竞赛活动优秀奖。其中《单轨道自移自旋电缆槽》还荣获中煤资源发展集团优秀“五小”成果三等奖;《综采工作面长距离供电供液的应用》荣获中煤资源发展集团优秀“五小”成果二等奖;U型卡起拔器先后获得了优秀奖和铜奖;矿用钢丝绳涂油维护简易注油器、钢绞线校直器获得2017年新荣区总工会铜奖。“赵建功创新工作室”还被大同市总工会授予“大同市创新工作室”“工人先锋号”的称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动力。英雄的唐山沟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以打造行业一流的赵建功创新工作室为突破口,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着力点,以实施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跑出了创新的“加速度”,企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