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门高伟)在今年安全生产月期间,左云长春兴煤业有限公司的职工们迎来了他们的“新伙伴”——矿山机器人。这些“新职工”将开启巡检模式,在长春兴煤业公司的井下,从事传输皮带巡检工作。这一举措标志着长春兴煤业公司深化打造“云控矿山”,迈入了云控管理时代。 这些矿山机器人“身高”60厘米左右,在沿着传输皮带上方的轨道来回巡检,通过智能传感系统收集井下皮带运行信息,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通过对比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出现运行问题,可以及时提醒,进行检修。 据左云长春兴煤业公司矿长左凌云介绍,此次矿山机器人的运用是长春兴打造“云控矿山”的一个补充和延伸。从2015年开始,他们通过建立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储存、云计算、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管理网络,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办公、安全监测等信息进行传输、分析、共享和整合,逐步建成完善了云控管理系统,进一步实现了矿工电子化、管理全员化、操控移动化、运行智能化,成功打造了移动智能管控的新型现代化“云控矿山”。 经过3年时间的运行,长春兴煤业公司有效提高了矿井现代化管理和安全监控管理水平,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目前,该煤业的吨煤生产成本始终控制在47.52元以内,达到行业较低水平。 据了解,长春兴煤业公司云控管理系统具有四大功能特点,一是将煤矿传统的少数人单一管理提升为全员全面管理。通过网络信息共享,实现全员全面掌控安全生产信息,全员参与管理,实现人人都是通风员、监控员。二是将煤矿的传递滞后式管理提升为直通即时式管理。可以随时随地直接掌控现场实时动态情况,实现信息传递即时准确。三是将煤矿传统的现场直面管理提升为可以远程移动管理,可实现随时随地远程云控管理。四是将煤矿传统的人工管理提升为智能管理。通过云存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煤矿管理”系统,构建O2O煤矿管理时空隧道,达到“减人增效、智能管控”的目标,实现建设高安全、高效率的新型现代化煤矿,打造“云控矿山”。 经过云控管理优化,目前这座年生产能力450万吨的矿井,生产系统所有干部职工只有268人。经过多年积极地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长春兴管理模式,就是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五种管理”,遵循“七化方针”,盯住“三大目标”。其中,云控管理就是这“1573”管理模式中的关键核心一环。本报从下期开始陆续推出解析五种管理模式,即扁平管理、抱团管理、极限管理、同体管理和云控管理,敬请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