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7月03日> > 总第201824期 > C4 > 新闻内容
“矿长话安全”朔州论坛开坛
新闻作者:记者 门高伟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0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讯(记者 门高伟)“抓安全准确地说应该是抓‘不安全’。抓‘不安全’就是控制煤矿‘安全熵’的‘熵增’,抓最薄弱的环节,抓最薄弱的‘痛点’。”朔州煤矿安全监察站党总支书记樊铁山在“矿长话安全”论坛上说。6月28日,“矿长话安全”朔州论坛在朔州市图书馆举行。论坛由朔州煤矿安全监察站、朔州市煤炭局联合主办,山西煤监局副局长王怀科、朔州市副市长张天茂、朔州市煤炭局局长王世杰等领导与会。朔州市辖区煤矿主体企业负责人、生产建设煤矿矿长和安全矿长等200余人参加。
  这场矿长为主角的论坛上,省内外11名矿长围绕煤矿精细化管理、安全法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等话题进行经验交流。其中,与会者分享了内蒙汇永控股集团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色连一矿矿长张逢权、中国华电集团内蒙蒙泰不连沟煤矿矿长高峰两位外省矿长的专家级报告。聆听了朔州市辖区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一矿、茂华白芦煤业、台东山煤业、芍药花煤业、兰花口前煤业、森泰煤业、元宝湾煤业、中煤担水沟煤业、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等9位矿长,就如何立足矿长岗位、抓好安全生产的做法和体会,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矿山建设是一个颠覆性创新,这就要求矿长要与时俱进,切实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煤矿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平鲁区茂华白芦煤业矿长杨继和道出怎么当好煤矿矿长的责任与压力。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中煤担水沟煤业总经理成浩然深刻反思“1·17”顶板事故教训,“只有将安全警示教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才能做好真正的安全、持续、健康发展。”如何防范事故发生和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一直是安全生产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麻家梁煤矿初步构建了具有麻家梁特色的双重预防机制管理体系,矿井隐患治理率、隐患治理按期整改率及治理验收闭合绿均达到了100%,矿井最大程度降低了安全风险,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总经理张建明介绍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在麻家梁矿的实践应用,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论坛上,王世杰作了主旨发言。樊铁山对9位矿长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朔州市副市长张天茂作重要讲话。
  
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共叙安全共谋发展(摘要)
朔州市副市长张天茂

     举办“矿长话安全”论坛,是山西煤监局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是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共叙安全,共谋发展,充分发挥矿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一)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扛起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要建立健全以矿长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团队,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管理团队,以区队长、班组长为首的现场管理团队,做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五到位”。
  (二)严格煤矿重大灾害治理。从我市煤矿来看,水害、顶板、瓦斯仍然是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抓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紧扣重点、切中要害、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在防治水方面,一是引进了河北煤科院山西分院在朔州安家落户,指导帮助煤矿开展技术攻关;二是先后共组织了三批防治水技术骨干到河北煤科院进行培训,共培训防治水人员122人;三是对所有矿井开展了水患补充调查工作,实行禁采区、缓采区、可采区分区管理。
  在顶板管理方面,特厚煤层、坚硬顶板是朔州煤矿开采条件的一个显著特点。煤炭局、煤监站要尽快出台我市防治顶板事故的具体措施办法,其中要包括冲击地压的防治内容,做好顶层设计。
  在防灭火方面,朔州煤矿多数为自燃煤层或容易自燃煤层,煤层自燃发火对我们煤矿的危害十分突出。辖区内有多座煤矿受采空区影响,采煤工作面采用均压防灭火方法。采用该种通风方法的矿井,设计必须符合要求。
  在瓦斯防治方面,要继续落实瓦斯“零超限”目标管理,特别要树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思想,严格落实瓦斯超限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停产整顿和追究责任的四项措施,以“零超限”倒逼瓦斯治理措施落地生根。
  (三)严格隐患排查治理。要严格落实矿长带班入井制度,每个矿长都必须到安全隐患大、不放心的地方跟班去。
  (四)严格执法到位。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严格执法年”,就是要做到“执法”必须“严格”,培养依法治矿的意识,彻底解决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形成安全责任落实的高压态势。
  
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贡献力量(摘要)
朔州市煤炭工业局局长王世杰

    这次“矿长话安全”论坛,旨在交流经验、凝聚共识,充分发挥矿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关键作用,更好地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贡献力量。
  一、法定职责是矿长尽职履责的核心内容 省政府安委办为进一步细化企业主体责任,下发了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方案,明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共有二十条,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的基础上,对法定责任进一步明确细化,特别是新增了劳动保护、职业病防护、重大危险源管理、安全设施管理、应急救援、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等具体内容。 二、落实责任是煤矿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 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三个重点:一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上来,统一到实现煤炭高质量发展上来;二要健全责任体系。煤矿企业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结合不同岗位实际,加强企业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三要突出工作重点。各煤矿企业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例会、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带班下井、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等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三、当好矿长是落实责任的关键所在 矿长作为煤矿的直接负责人和掌舵人,是上下沟通的桥梁、信息流动的命门、横向连接的端口、基层工作的指挥,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领路人”。当好矿长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所在。
  (一)当好矿长要抓大事、谋全局。矿长作为企业的“一把手”,煤矿改革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做到抓大事、谋全局。
  (二)当好矿长要抓安全、保稳定。面对严峻复杂的生产环境,矿长必须始终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始终坚守“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将安全发展理念的要求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各环节,切实推动安全生产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
  (三)当好矿长要抓自身、重创新。不管外部环境如何,作为矿长要因企制宜,创新实践,勇于担当,在困难中淬炼领导能力,在创新中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主体企业要还权于矿长,重用那些顾大局、懂业务、重安全的矿长,千方百计营造符合本矿实情的干事创业氛围。
  
矿长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摘要)
朔州煤监站党总支书记樊铁山

    “矿长话安全”,主体是“矿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手段是“话”,谈感受,谈理念,谈方法;内容是“安全”,事关煤矿发展,事关矿工生命。
  (一)发扬矿长精神 煤矿是有血有肉的企业,不是制造效益的“机器”。煤矿矿长是企业家,起码是职业经理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危机当前,我们需要具有能屈能伸的韧性、过人的胆识和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我们更需要力挽狂澜、带领企业走出经济低潮期的企业家精神。
  (二)狠抓“煤矿的安全熵”
  安全了,还需要抓吗?抓“安全”准确地说,应该是抓“不安全”。我们搞安全工作必须弄清楚,应该是抓“不安全”。
  这里要提出一个概念,煤矿的“安全熵”。煤矿的“安全熵”是指煤矿生产作业场所由于环境条件变化和人类开采活动所造成的混乱程度。对于孤立系统的某一过程,如果过程是可逆的,则熵不变;过程不可逆,熵增加,科学界称为“熵增定律”。井工开采的煤矿,可以认为是一个孤立系统,开采活动是不可逆的,它的总混乱度即“熵”,自然情况下不会减小只会增加。抓“不安全”就是控制煤矿“安全熵”的“熵增”。
  控制煤矿“安全熵”的“熵增”,就是要抓最薄弱的环节,抓最薄弱的“痛点”。坐胶轮车能去的地方,不会有大的问题;要查真问题,就不要坐胶轮车,去胶轮车去不了的地方。
  (三)依靠科技进步 煤矿是特殊行业,教课书上有一个业内普遍认可的理论就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什么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体现在顶板管理上,就是能“采过去,支得住,放得下”,这不是凑乎得干吗?确实是!矿工工作的环境是“三块石头夹着一块肉”,有没有绝对保证安全的采煤方法?有,在不考虑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做到,但是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还达不到不考虑经济效益的程度。这也说明,安全事故是可防可控的,没有防止住,没有控制住,是我们考虑的经济效益太多了。因此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对于安全工作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四)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由于开采条件的变化,开采技术的提高,开采强度的增加,利用单一灾害的预防手段已经无法应对大型、特大型矿井对安全工作的挑战,必须采用综合措施和手段才能从技术角度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
  同一矿井提升两种或两种以上灾害的综合治理能力,好理解;同一区域相邻矿需要提升共同治理同一种灾害的综合治理能力。建立同一种安全隐患区域治理机制已经迫在眉睫。
  (五)弘扬安全文化 没有哪个人能比矿工对自己的安全更负责,对煤矿设备更了解,对井下环境更熟悉,对自己的行为更清楚。因此,矿工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真正主人。什么最影响矿工?不是制度,而是安全文化。 煤矿安全文化的提升要做到“四抓”。一抓文化积淀,解决“文化的根”问题。二抓文化交流,解决“文化的方向”问题。三抓文化特色,解决“文化的趣”问题。四抓文化创新,解决“文化的发展”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