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6月19日> > 总第201822期 > C1 > 新闻内容
省煤炭工业厅精准扶贫用情用力真帮实扶
新闻作者: 本报记者 奕宁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剪纸培训引发创业热情,有村民顶着烈日走几公里山路也要赶来学习。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项重点任务”,省煤炭厅派驻壶关县百尺镇7个帮扶村的工作人员因地制宜,瞄准“精神帮扶,提升内生动力”这个发力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6月14日,韩庄村剪纸培训班正式开班,大师级剪纸专家手把手传授致富技能,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为此,省煤炭厅领导调整充实驻村工作队伍,新任工作队负责人曹新安说,七个帮扶村都严格执行厅里一村一队、一队三人,一住两年的要求。驻韩庄村的工作人员一头扎进村里,经过仔细调查,他们发现村民有一定的剪纸基础,但苦于技术老套,无法提升变现,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突破点。
  省厅领导肯定了工作队的想法,并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王银凤老师取得联系。王银凤老师是山西上林苑传统剪纸艺术研究所主任、首届太原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09年曾与郭树林大师共同创作大型剪纸作品《祖国万岁》,受邀参加过中国文学艺术界百花迎春春节联欢晚会。她还获得过“中华文化创意奖”银奖,多次受邀赴国外进行文化交流。
  王银凤老师非常乐意为村民们送来剪纸技术,她挤出时间专门赶赴壶关韩庄村。6月14日一大早,在村民们热情洋溢的锣鼓声中,剪纸艺术培训班第一期正式开课。
  韩庄村现常住人口595户,计1700余人,耕地少,面积仅为1804亩,村民非常渴望学习致富技能。为此,村委会楼上的教室里,坐满了韩庄村的学员。周边的村民得知消息也要参加,因为教室受限,有些自然村只能派出三名代表。
  在培训开展之前,学员们先按秩序观摩了王老师的部分作品。当看到《红楼梦》和《清明上河图》长卷的时候,她们才知道剪纸竟然如此神奇,有如此的表现力。当得知每一幅作品都价值不菲时,更增加了她们学习剪纸的热情和信心。
  培训开始,王老师做示范,一把小剪刀仅仅几个流畅的动作就剪出一朵漂亮的梅花,学员们不由得发出惊叹!上至七十多岁的大娘,下至刚过门的小媳妇,都流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王老师授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个小时之后,开始实际操作,学员按照老师教授的步骤亲手剪出了第一朵精致的梅花,她们有些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作品。
  14时30分,培训刚要开始,西掌凹村的六位学员气喘吁吁地赶到,她们是顶着正午的烈日,徒步了一个多小时,赶了几公里山路来的。
  下午的培训学员进步更大。跟着老师的指点,一只只灵动的蝴蝶作品呈现出来。紧接着,难度再加大,镂刻吉祥图案的“囍”字又在剪刀的转动中跃然纸上。学员们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越剪越有兴趣,越学越有自信。
  韩庄村支部书记李永兵现场提出要对学习成绩突出的学员适当进行物质奖励,于是经过评选,三名“巧手奖”的得主也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诞生。
  随后,韩庄剪纸协会立即成立,由专人负责,协会迅速建立了微信群,学员可以与王老师随时互动请教。王老师还布置了作业,要求大家加强练习,一个月后就会看到自己的显著进步。有学员说:“一学就上瘾了,以后还打什么麻将呀!有时间我就好好学剪纸!”
  74岁的魏河仙老人学得特别认真。培训结束,她拉着王老师舍不得让走,想让工作人员到她的家里去吃饭,“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培训我喜欢,家里没啥好的,可都是自己种的呀!”
  传播中华文化,传递致富信息,传授剪纸技能,这是省煤炭厅工作组的初衷。以点带面,打造一个剪纸之乡,共同剪出美好生活,这是工作组与韩庄村的一致愿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