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C1版) 2018年,同煤集团还积极探索推进“原位改性开采页岩油新能源”、“晋北页岩气选区评价研究”、粉煤灰制陶粒试验,以及石墨烯、煤伴生稀有金属综合提取等新材料、新能源攻关研究。下一步,集团还将充分利用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院、四个研究中心,以及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等资源优势,努力培育形成具有同煤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行业标准规范,为含“金”量高的技术创新搭建更宽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同煤科技优势。 人才布局不能只靠“老骥伏枥”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要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营造良好环境,鼓励科技工作者把创新成果写在同煤大地上。”张有喜说。 获得“科技人才杰出贡献奖”的匡铁军,自参加工作以来没离开过煤矿一线,他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千万吨综放面安全保障关键技术,首创实施了地面垂直立孔抽放瓦斯技术。十年间,21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获得授权专利,2013年匡铁军被评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并获得年度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014年荣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青年科技奖,成果可圈可点。。 在同煤,像匡铁军、刘锦荣这样的科技“大咖”都十分“给力”。不过,同煤也十分注重科技人才队伍的“延续性”。近年来,创建各类年轻人才的孵化器,培养中青年科研人员逐步成长为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走进同忻矿的创客联盟,奖牌奖状随处可见,20项国家专利,9个项目得到实践应用,解决矿井各类难题50多个,培育年轻科技创新人才120多名,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8760亿元……“青年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我们是企业开拓创新的先锋。”创客联盟负责人、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段宏飞说。 成果推广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2016年7月1日,同忻煤矿成功研究运用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在地面及顺槽综合监控中心对综采设备的智能监测与集中控制,操作人员由原来生产班作业的20人降到现在的10人,工作面回采率达到85%以上。两年间,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在同煤集团乃至全煤系统不断推广普及,保障了各大矿井安全稳定运行。 2018年2月1日,同忻煤矿继续延长智能化“生产链”,创建调度综合智能化信息平台,从单一工作面的智能化完成全矿井上井下采掘、运输、通风、供电的智能化控制。与此配套的安全避险、采空区瓦斯抽放、强力皮带机变频启动、综合粉尘治理技术等一大批同煤自主研制的新技术、新装备也相继走进煤矿安全管理前沿。 在矿井瓦斯治理方面,利用地面垂直钻孔抽采瓦斯取代顶抽巷抽排瓦斯治理技术,确保了千万吨矿井的瓦斯零超限;在强矿压防治和顶板支护方面,同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水压致裂技术,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大同坚硬顶板控制的技术难题,而且大幅提高了大采高综放开采的顶煤回收率;在矿井防治水方面,采用地面、井下巷道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大大提高了多层采空区垂向分层和横向分区的探测精度,有效解决了水患问题。 特别是在两万吨运煤大列煤炭外运方面,自主研发C80型煤矿专用敞车装车牵引装置,实现了绞车牵引代替机车牵引装载C80型运煤专用敞车,保障了2万吨运煤大列的可靠煤炭外运,每年可增效节支9600多万元,日益强劲创新动力为企业提质增效、固本培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