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墙上挂一副名画,向左向右偏0.1°,也完全不会影响我们欣赏。但在工业中,如果零件变更0.1°,影响的可能是整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对于晋煤集团寺河矿抽放队组来说,钻机马达倾角增加0.1°,则意味着效率的提升以及百万效益的创收。 从170多万方的日瓦斯抽放量到如今230多万方,作为一座高瓦斯、高突出矿井,寺河矿在瓦斯抽放领域不断突破的背后不仅是安全生产保障的一次次加码,也是创新创造的改革行动。对于这一点,该矿的四支抽放队组有着切身的体会。 “去年我们将钻孔施工工艺进行了改进,把99mm钻头更改为105mm钻头,效率提升效果十分显著。”作为寺河矿千米钻机一队的技术员,李鹏对去年的改造项目一清二楚。然而,寺河矿努力提升瓦斯抽放的脚步从未停止,近期,该队从马达施工中着手,用“0.1°”的改变换来了大丰收。 据悉,在千米钻机使用1.25°马达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开不出分支,倾角、方位角挑不上去等情况,尤其是遇到夹矸,此类状况尤为明显,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在这方面我们也做过尝试,曾经试验采用1.75°的马达进行施工,但事实证明,偏角难以控制,孔型也不太好。”李鹏说道。 为了找到解决方案,该队先后与厂家多次探讨方案,进行调研和统计,决定将马达弯头方向增加0.1°,使得马达弯度达到1.35°。只是上调0.1°,这么小的调整真的可以起到作用吗?0.1°能带来多大改变呢?实践出真知,多年来的经验告诉寺河矿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在队长李小建的带领下,该队率先在63027巷16#钻场进行钻孔施工,通过对比,新马达在开分支过程中能达到预期效果,钻孔施工过程中的偏角率在有效控制范围内。不仅如此,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事实证明,同样的设计深度,采用1.35°马达施工的钻孔明显比1.25°马达的施工周期短,从原来的10天缩短至8天,开分支时间从1小时缩减至0.5小时,成孔效率明显提升。 “据我们统计,之前单台钻机工效约为165米/台/天,更换为1.35°马达后,单台钻机工效约为195米/台/天,全年累计提高抽放进尺约8.24万米进尺,可多创造经济效益约132万元。”李小建拿着数据对比图,高兴地向笔者介绍,目前该队已施工2个成孔,平均每天可以提高日进尺约30米左右,施工一个成孔比之前缩短大约2~3天,目前新马达在53102巷、5311切眼、63027巷16#得到全面推广。 0.1°,不仅仅只是0.1°的改变,更是带来了百万元的创效。在寺河矿的创新史中,微小的改变凝聚着干部职工们的心血,更可以带来不可小觑的改变:往水泵上加装一个挡盖,便可以防止螺丝松动造成停钻;调整水泵的倾角,便可以保证钻机的供油…… 从国家到全省,创新早已成为国企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利器。作为晋煤集团煤炭板块创新创效的主力军,用足“非常之力”,坚守“恒久之功”,这是“创新寺河”的信念和决心,更是寺河的改革攻坚的冲锋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