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矿安全,要有效沟通管理者与员工的思想,才处理好“安全”与“挣钱”的关系,切实做到良性互动; 煤矿安全,要落实责任制,这是制度管人的不二法门。只有这样,责任制才能达到真正管理好人的目的,才能增强责任执行者和主动性和积极性。
煤矿安全,要在用人问题上解决人才接替的“短板”,必须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如同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
基于这一理念,山西通洲集团煤矿管理有限公司近年来以安全为主线,以确保安全的“人”为核心,实现了“人与安全”的良性互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
![]() 沟通思想
处理好“安全”与“挣钱”的关系
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牢牢抓住安全生产这根红线,通过全体干部员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2017年,通洲集团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根据集团公司及各矿的实际,及时对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并确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目的就是要使安全更可靠、管理更顺畅、员工更敬业,效益上台阶。
随后,通洲集团认真分析煤矿的管理现状,倾听煤矿的呼声,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确立了对煤矿“检查、监督、服务、指导”的基本工作方针,从重管理向重服务倾斜,重新修订了部分制度,提高了所属煤矿的自主权,有效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首要工作,就是将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先发因素。
“煤矿的总体目标有两大终极要素,一个是安全,一个是挣钱,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语言去形容。”公司安全监察部部长孙永峰干脆利落地说道:“要挣钱就首先要保安全,而要保安全首先就要思考如何去‘抓’住人,凝聚人心,稳定人心。”
正因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保证,而作为一切工作的首要因素,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对企业发展也至关重要。基于此,通洲集团以人的因素为切入点,坚持以人为本,从点滴抓起关怀员工、大力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和安全业务技能培训,综合提高全员素质,逐步提高员工的各项保障,增强广大员工的归属感,让广大员工心情舒畅的快乐工作,与企业同命运共呼吸,进而促使员工自觉提高业务技能、自觉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员工“矿兴我荣、矿衰我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这种管理方式也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有一次孙永峰早上出井,和一个准备下井的工人擦身而过。猛然间,他发现了异常,闻到这个工人身上飘过的一股味道:是酒味。孙永峰当即叫住了这个工人,并问他是不是喝了酒。工人见被领导抓住,顿时慌了神,无奈低头承认了自己喝酒的事实。下井严禁喝酒,这是煤矿严格的规定,按照规定,一旦被发现,要罚款200元,还要写检查,并且接受培训学习,但是,孙永峰没有这么做。
“当时我发现这个工人说话时心不在焉,还带着一丝郁闷,我感觉对方有烦心事在作怪。于是,便用温和语气一再追问对方,了解到这个工人因为家庭的一点琐事心烦喝了几口。”孙永峰说。
“但是,井下工作复杂,来不得半点马虎,即便是喝一口都不行,何况还带着心事,因此肯定不能下井。因此,孙永峰便耐心开导对方:“日常的琐事是可以解决的,但喝酒却是对煤矿、对工友、对家人、对自己不负责。当即我便告诉对方这是违反规定不能下矿。”
“不过,考虑到事出有因,我也很理解对方的心情,就告诉他不会上报单位,不会罚款的,让他先回去好好处理自己的家事。”孙永峰说。
听到领导这么说,这位工人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感动的对孙永峰说,这确实是自己的错误,感谢他能对自己这么理解,否则肯定会挨罚,并且保证以后不会再犯。最后亲眼看见对方离开才放下心来。
“有些事需要用规定去要求,但有些事却不能硬来,一味的依靠各种监控和奖罚固然必不可少,但是这样下来无法拉近与员工之间的心里距离,因为无法监控到工人心里在想什么。”
孙永峰说,作为管理者,要有干部思维,应该多和员工交流,掌握员工心理,而不是以高姿态去看待工人,甚至动辄训斥责骂工人,这样的结果是失去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员工应付差事,人心拉开了距离,最后造成流失。
“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管理起来才得心应手,因为毕竟工人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对现场的第一情况要比任何人都了解的详细。”孙永峰补充道。
![]() 落实责任制
是制度管人的不二法门
一直以来,煤矿安全隐患如魅影一般,在井下无时不刻存在着,稍不注意就会酿成事故。
近两年,我省先后发生多起煤矿安全事故。为此,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特别制作了《情与法的评判》和《血与泪的呼唤》等警示教育片,以此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一起起惨痛的事故,带来的是巨大的财产损失和鲜活生命的消逝,以至于人们将煤矿事故比作猛虎,可见其危害性。
对此,通洲集团一方面秉承安全工作“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核心理念,通过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与业务素质、加大隐患排查与治理以及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另一方面,以生产计划为导向,从集团到煤矿、从煤矿到生产队组,理清管理层次、界定清管理权限;建立健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配套制度;加大奖惩考核力度,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考核公平合理有依据,特别要杜绝越权越界乱伸手、乱指挥的混乱局面,严禁出现谁也管谁也不负责的现象,从而理顺管理机制。
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矿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在建立健全监督考核的基础上,在班子建设、施工力量调配、人员聘用与任免、安全生产组织、设备配置与管理、考核与奖惩等方面给予矿长更多的自主权。让矿长为核心的矿委班子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调动煤矿各级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把煤矿管理好,最大程度地发掘潜力,使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
不过,硬性的制度管理固然是必须,但在人、机、物、环的四个安全要素中,人是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保障安全生产、人员素质的综合提升,不仅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前提,同时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手段,因此需要管理者用软性方式去引导工人。
“比如,之前组织大家观看煤矿事故警示教育片,确实很触动人心,但是也很震撼,导致有一些工人对井下工作产生了畏惧感,放不开手脚。这时,管理者就要发挥作用,让工人懂得了怕后,采用传帮带的办法,再去耐心帮扶和告诉员工哪个工作环节要注意什么,牢记哪些标准要领,该怎样做,用这样的办法来培训工人,比课堂桌面培训强百倍千倍,员工会记忆犹新的牢记在心中。”孙永峰说。
“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安排工作前,要对安排的工作进行安全评估辨识,对有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先进行排除后再去细致的安排。在特殊事件、特殊环节、特殊地点,管理者更得身先士卒亲临一线科学指导。如管理者懒散、存在官僚主义思想、对自己的职责履行不到位那就是事故的根源。”
“管理者就如一个牧羊者一样,要懂得如何去带领大家走,往哪走,怎样走,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永远走在前面。”孙永峰说。
![]() 搭建平台
吸引人才干事创业
2017年,通洲集团的安达煤业在历时六年的建设后,经过几十次的各类检查、复查后,终于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到第四季度,该集团所属四座矿井的安全生产形势不断持续好转,安全管控、基础技术建设等各项工作也得以有序推进。这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绩。
尽管如此,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今年年初,该集团经统计发现,集团所属四个矿井的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寥寥无几,主要人员主要集中在40~50岁年龄段,新老交替出现有脱节的苗头。
“经与周边企业了解,同样也存在这类问题,这是所有同类民营企业遇到的一个共性问题。由于社会在飞速发展,经济也在快速前进,在当前互联网加时代下,年轻人的思维相对活跃,不会选择井下这种又脏又苦的危险职业,而是更倾向于其他比较轻松的行业就业。即使选择从事煤矿,也会优先考虑科室人员和国有大型企业,毕竟和民营企业相比较,国有企业在待遇和保障上更具有吸引力。”孙永峰说
此种情况下,通洲集团及时进一步完善和建立选人、用人、留人的长效机制,将其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制定出台了“面试制度”和“述职考核制度”,旨在完善述职考核机制,使述职考核常态化、制度化,形成能者上、劣者下、庸者让、能上能下的干部任用选拔和管理机制。
“在引进一部分具有真才实学人员的同时,还在现有的人员中选拨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管理队伍中,为通洲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而要留住人、用好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仅要有公平的晋升环境,还要有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在工资分配上严格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不搞一刀切,不搞大锅饭,杜绝平均分配,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让优秀员工劳有所得,多劳多得;其二通过减员增效,提高职工的待遇,留住人才,引来人才。这是我们董事长和总经理所要求的硬性要求。”
“要让马儿跑得快就必须先让马儿吃得饱。提高员工待遇,加大福利保障,这是企业吸引人才最基本的一个前提,只有人心齐定,安全才更有保障。”孙永峰说。
而提高员工待遇,就意味着企业要有良好的生产效益来支撑。据了解,2018年,通洲集团决定将继续在煤炭、化工、炼焦及电厂领域加大投入。同时,在技术装备上努力向国有大型企业看齐,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争在两到三年内攻克难关,进而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以此来增强工人的后续保障,目前该集团又在筹划年产144万吨的产能炼焦厂。
“总体而言,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来说,困难肯定有,但只要我们在董事长的宏观布局下,在总经理的英明领导下,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会‘栽好这棵梧桐树的’,到时各类的能工巧匠们会不约而同地齐聚我们的企业,使我们的企业长久稳定、安全健康的发展于社会当中的。”孙永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