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2月27日> > 总第201807期 > C3 > 新闻内容
打造绿色人文品牌矿山
新闻作者:通讯员 马彦华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之于个人,是一种品行的修炼,是超越自我的生活态度。文化之于企业,是一种发展的哲学,是致力于物质生活的精神气质。在打造绿色人文品牌示范矿山的伟大征程中,寺河人秉承“同心、敬业、奉献、超越”的精神法宝,在安全生产和文化建设上取得了骄人业绩,这是文化的伟力,更是精神的传承。

文以载道,在传承中延伸和拓展的“大象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7年,寺河矿围绕集团母子文化建设的要求,由矿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办公室牵头,举全矿之力,集全员之智重新梳理总结矿井文化内涵,全新的《执象》文化丛书呈现在全体干部职工面前。
    象,雄壮健硕、步伐坚定;象,秉性沉稳、吃苦耐劳;象,团结协作、信念执着;象,庄重气派、温文尔雅。自建矿以来,寺河人始终把大象精神作为崇尚的目标,透过大象这个有型的载体,使寺河矿的企业文化更加清晰地凸显出来。《执象》文化丛书将传统文化与寺河特色相结合,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每一名寺河人对于矿山家园的热爱,不仅凝聚了强大合力,同时也是一次赋予时代主题的文化探索和变革之举,为矿井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大道至简,“理念文化”在躬行实践中淬火成钢
    该矿矿长宋斌说:“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有正确的行为”。理念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基业长青的源泉,寺河矿高度重视“理念文化”建设,用最贴合实际的理念价值观指导矿井生产实践,为全体干部职工提供了行动指南。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理念破局抽采之道》……”2017年11月8日,一场文化饕餮盛宴在寺河矿文体中心上演,几位来自基层的党支部书记依次登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交流,大家交流的重点不约而同地落到了理念渗透引领作用上来。
    近年来,为缓解矿井衔接紧平衡状态,寺河矿党政适时提出“2·3·5”产能接替战略规划,同时提出了“掘进为抽采开路,抽采为掘进服务”的全新掘进理念。伴随着抽采量的提升,掘进工效也得到释放和提升,逐步形成互补互助,共同前行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该矿将“精细化管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遵循“没有抽不出的瓦斯,只有不到位的方法”瓦斯抽采理念,寻方法、上进尺,已然成为全体职工的行动自觉。

生命至上,“安全文化”堵疏结合发力本质安全
    大禹治水需堵坝疏流,企业安全管理也需要疏堵有策。寺河矿立足高瓦斯突出矿井实际,在安全文化建设上持续发力,给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
   “堵”之有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本安员工操作管理法》中的内容……”在寺河矿钻探二队值班室,值班干部正在组织当班职工学习。《本安员工操作管理法》将安全管理要求变成具体化、可操作的规范操作流程,员工安全素质、各类不安全因素悄然发生变化,为打造本质安全矿山提供核心保障。
    “疏”之有策。“抓反复,反复抓”是安全工作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严过头会崩断,松过火如散沙。寺河矿在安全管理上走出“抓得越紧安全系数越大”的误区,通过安全诚信机制,让大家从自身违章中吸取教训,职工主动抓安全的意识提高了,区队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也有了很大改观。

革故鼎新,借文化之力在改革创新中击水中流
    纵观寺河矿的发展史,无疑是一部改革驱动的创新史。搏于传承,赢在创新;搏于品牌,赢在创效;搏于内涵,赢在创优。《执象》文化丛书之《搏与赢》简明生动地阐释了寺河矿依靠创新谋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位于该矿文体中心二楼的“五小”成果展示基地,摆放着各单位的“金点子”与小改小革成果,吸引了来往职工驻足观看。围绕改革创新主旋律,寺河矿持续加强基层创新能力建设,“人人都是创新源,岗位就是效益点”创新观深入人心。
    聚焦思维转变,聚智叠加效应,聚力改革驱动,《寺河矿改革创新管理办法》出台,更是形成季度创新推进、月度创新研讨工作机制。结合持续开展的合理化建议、“五小”成果、“金点子”征集活动,形成“微创新”和“众创新”遍地开花的局面,激发了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创新成为矿井发展的新引擎。

激浊扬清,孕育廉洁文化涵养正气清风
    有律人持重,谋事清风行。该矿党委书记郭凌龙常说:“好的风气是企业发展一双‘隐形的翅膀’”。建矿以来,寺河矿持之以恒地以廉洁文化润泽矿山。“干事干净、干净干事”、“知敬畏 明底线 守规矩”,寺河矿在全矿干部职工中营造出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为品牌示范矿山建设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大家看这里,这是我矿探索建立的‘1·4·6’党风廉政巡察机制……”在矿纪委办公室,干事王翠梅在组织基层支部的党风廉政监督员进行培训。据了解,寺河矿党委紧紧围绕矿井中心工作,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两个责任”作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加强自身的建设的同时坚持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
    历山留遗韵,洎水荡清风。以廉助行、以廉修身、以廉明志,无处不在的文化熏陶,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塑造了寺河人品端质洁的性情,行事刚正的人格,塑造了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高尚境界。

厚德载物,和合共生为心灵送去暖意春风
    文以载道,化则兴企;厚德载物,和合共生。这也许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多年来,寺河人持道有术,筑梦有痕,在这片充满人文感召的热土上,莽原放歌千万里,地心逐梦十五秋,在绿色中种下希望,在绿意中收获成长。
    《道德经》有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寺河矿党委始终以思想建设为抓手,把“安康寺河、和谐寺河”作为心中愿景,把职工满意度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让广大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统一的工作证,同样的着装,在寺河矿区有这样一行人——文明督导队。该矿通过开展“文明寺河人”主题活动,促进职工文明行为养成,一点一滴聚集新风正气,塑造绿色人文品牌示范矿山良好形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寺河矿牢固树立“绿色开采 循环利用”绿色发展观。秉承自然之道的寺河人,把建设绿色人文矿山作为臻于至善的无上追求,兴于绿色、融于和谐、成于人文,铺开如椽巨笔,饱蘸浓墨重彩,以文化为根基,续写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今天的寺河人一定会找准历史的方位和坐标,更加自觉地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矿井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在建设本质安全、创新高效、绿色人文品牌示范矿山目标引领下,以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推动寺河文化发展和繁荣,创造出新的辉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