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1月16日> > 总第201748期 > C4 > 新闻内容
不忘初心 谱安全新篇章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王波 张鹏 通讯员 刘艺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3月,竹林山煤业被列为首批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单位;
  5月,晋城市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矿建设推进会在竹林山业业召开;
  8月,竹林山煤业顺利通过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煤矿省级验收;
  9月,竹林山煤业最终被确认为国家首批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
  ……
  翻开2017年的日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竹林山煤业的首要大事,贯穿于全年的中心工作中。作为全国首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试点单位,自创建以来,该公司始终围绕“安全、绿色、高效”的发展目标,瞄准“高点定位、零点起步、难点突破、重点提升”的工作方向,把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强化矿井安全基础,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契机,扎实推进煤矿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质量达标“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达标创建,坚决做到硬件达标与软件达标相统一、动态达标与静态达标相统一、过程达标与结果达标相统一,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竹林山煤业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发展。

  竹林山煤业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境内,核定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属高瓦斯矿井,公司安全生产已实现了采掘机械化、运输连续化、辅助自动化、监控数字化,通讯现代化、办公信息化,管理精细化,住宿公寓化、就餐食堂化等“十化”目标,连续10年安全无事故。
    

 
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全员安全意识提高是根本、领导是关键。正因如此,竹林山煤业抓住人这个安全生产的第一关键要素,在去年初的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学习文件精神,并对照《考核办法》和《评分方法》制定建设措施,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到公司进行安全标准化专题讲座。通过书籍、每日一考、微信答题等多种形式,组织公司全员进行专门的学习、考试,让每一个人都熟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到底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做到了快步进入角色,到位即入战位。
  而为了使安全生产标准化落地生根,该煤业采取全区域、全履盖、无盲区的工作方针,在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组协调组织的大框架下,建立了“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部门组织,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联动”的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矿井的工作机制,做到了11个专业、11名副总的定点负责。从领导到基层班组、乃至员工形成了层层有目标、有规划,项项有标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个个肩头有压力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了大家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制订出台了“一办法一制度”,即符合公司实际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办法》和《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评比及奖惩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严格监管、考核,做到了初始即严、一严到底。
  此外,各专业对照新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纠,认真清理和梳理,并拿出整治安排意见,明确整治时间节点。特别是,属于管理的问题和建章立制的问题坚决要求同步落实,属于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问题一律抓紧落实。每周召开一次进度通报会,建立“菜单式”检查方案,定期、定人对照进行检查完善,发现问题全部以“五定表”形式全面整改提高,使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始终。



 
让新标准成为矿工行为准则
 
  安全生产标准化,强调的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代表了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为此,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的工作中,竹林山煤业不断开拓思路,力争在借鉴中创新,在巩固中提高,用“三个持续”即持续推进作业标准管理、持续提升安全装备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三方面,常抓不懈。
  为了有效管控作业风险,竹林山煤业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规定的新内容,坚持做到大到一个工作面、一条巷道,小到一台开关、一个螺丝都按标准来施工,先后高标准地建设了井上、井下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宣传走廊,对1400轨道大巷风水管路进行了分色刷漆,对井下所有大巷的架空线实行了挂牌管理,对井下5000米大巷的电缆进行高标准吊挂,整修机电硐室8个,创建了众多的“亮点”工程。并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延伸到采区,提出了争创精品采区的更高目标。对采区标准化工作实行副总和各科室主要领导分线包片负责制,采取菜单解剖式检查验收办法和各区队、班组、岗位日常自检的措施,通过典型引路的形式,召开正反两方面现场会,使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呈现出了稳步提升的态势。
  同时,在经营困难、效益下滑的严峻形势下,竹林山煤业依然坚持“安全水平不降、安全投入不减”的原则,克服重重困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该煤业投入重资,先后在1400新采区建设中共计投入安全、技术、措施资金8000余万元;在通风瓦斯方面投资1500余万元,安装了两台不停风自动切换主扇风机,微机化自动控制,杜绝了主扇切换期间因停风造成井下瓦斯积聚给矿井带来的危险;投资1800余万元改造了瓦斯“双源抽放”系统,真正实现了“大孔径、长距离、高浓度”超前预抽,降低了采掘过程中瓦斯超限概率;在已购进VLD-1000型澳大利亚千米钻机的基础上,购买了两台大功率全液压履带式的高位钻机,通过高位钻孔解决了上隅角瓦斯治理难题;在机电运输方面投资360余万元改造了新采区轨道大巷无极绳运输设施,为生产过程中材料运输安全提供了保障;在供电方面投资120万元增设两趟从地面35kv变电站到风机专变的专用高压供电线路,实现了采掘点的10KV供电,确保了供电的可靠性;在顶板管理方面投资20万元改造了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架,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自创了掘进面“7”字型迎头支护,确保了掘进作业安全。此外,还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150万吨洗煤厂一座,投资300余万元对矿区环境进行达标整改,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基础。
  实现安全标准化持续达标,关键在于必须有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从而推动安全生产健康发展。为此,竹林山煤业以评选“竹林工匠”为切入点,组建了“白田红创新研究室”,突出岗位尖兵带头作用,先后自主创新改造工艺和设备15项,其中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控制台自移装置、防掉地辊架及矿用锚杆调直机等3项获得国家实用专利,这些成果在破解达标建设难题中功不可没。以带促学完善推行师带徒制度,使新职工迅速成长为熟练工,以考促学搭建网上学习平台,让职工随时上网学习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以赛促学激发职工潜能,通过岗位技能实操考核、班组竞赛和技能比武等活动,有效激发职工岗位达标、岗位成才的积极性。



 
把安全标准化工作做细做实
 
  为抓好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竹林山煤业成立了风险分级管控领导组和事故隐患排查领导组,并设立了两个专项负责的办公室制定并落实针对性风险管控措施,切实做到了风险预控挺在隐患排查前面、隐患排查挺在事故前面,使生产作业始终处于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一方面,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专业上,竹林山煤业认真组织开展“1+4模式”安全风险辨识,编制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建立了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制定了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设置了重大风险公告栏,实现了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等全过程管理,做到了“五到位”,即:辨识评估到位、风险分级到位、防控措施到位、持续改进到位、公告监督到位。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另一方面,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业,竹林山煤业在原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岗位、班组、区队、业务科室、矿级”的五级事故隐患排查体系。结合公司原有的隐患分级管理办法,将事故隐患分为“A、B、C”三级,并明确了“整改责任、整改措施、资金、时限、预案”的五落实要求。实行事故隐患的定期公示和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将当月所有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公示并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利用隐患排查系统,对公司事故隐患进行电子登记管理;采用月总结、月分析的有效举措,杜绝“三老”(老检查、老整改、问题老不彻底解决)问题发生,确保了事故隐患排查的有效开展。
  推行煤矿安全生产新标准,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由“人治”走向“法治”的一个重要标志。一年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达标创建与试点单位的“先行先试”,给竹林山煤业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越来越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更是明显提高。
  “虽然我们公司达到了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的分数要求,但标准化建设要走的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在识别风险、管控风险、排查隐患三个方面还需要我们下大功夫。”公司党委书记、矿长梁文艺说,“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新标准如何如何由煤矿要求标准化转变为职工自觉要求标准化,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完善、不断的结合实际,续稳步推进,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煤炭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