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8年01月09日> > 总第201747期 > C8 > 新闻内容
回文联拾趣
新闻作者:同煤集团宏大公司 朱军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形成、格调丰富多彩。对联又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而且有着多方面的用途,再加上它构思奇巧,音韵铿锵,文采四溢,常令人叹为观止。这里采集介绍几副特色鲜明的回文对联,以飨楹联爱好者。
  回文,也称回环,是一种使词序回环往复的措辞方法。回文对联就是每半幅对联倒读、顺读用字一样,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完全一样的,令人回味无穷,是较为难对的对联。
  比如: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厦门鼓浪屿上有一副对联,也是回环格式: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次在北京微服私访,行至一偏僻小巷,看到一家叫“天然居”的小饭店,感到店名起得新奇。乾隆皇帝素有题诗作联之好,此刻诗兴大发,提笔在店牌上写了一副对联: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联语回环成诵,饶有情趣,吸引了大批游客。后来,文学家纪晓岚看了这幅联后,觉得不够完备,便把原来乾隆皇帝题的联作为上联,又续出了下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后来,有个书生认为纪晓岚所对的下联也非“绝对”,书生又续作一下联: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众人感叹,奇妙,奇妙,真奇妙。
  又如,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和尚,擅长写诗、绘画、作对联。一次,当地文人聚会,和尚想作一副对联捉弄一下这些文人,遂写出上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一位年轻的翰林学士走上前写下了下联:
  书临汉帖翰林书
  下联“临”与“林”的谐音对上联的“上”和“尚”,这一联对得使在场人赞叹不已,认为下联比上联更高一筹。
  1982年《中国青年报》曾刊出过回文对联征对的趣事。上联是: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上联刊出后,全国各地的楹联爱好者踊跃试对。最后有人对出:
  山西在出煤出在西山
  山西是煤炭大省,且有西山矿。此句虽不甚完美,但也构思巧妙,用“西山”的“煤”对“海上”的“水”,也不失为一副佳联。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弘科文化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山西煤炭与安全生产周刊 技术支持:42592847 联系电话:13753149697 | 备案号:晋ICP备16001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