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如何确定旅行目的地?答案很简单,两张便宜的往返机票足以拴住一颗漂泊的心。用最少的钱看最多的景应该是我不变的追求。
上大学的时候看电影《周渔的火车》,内容忘记了,却记得周渔在空荡荡的火车上来回穿梭,不知不觉,心跟着周渔一起在火车上荡。电影看完后没多久,自己就买了一张太原直达重庆的火车票,32个小时,硬座。过道里都是人,甚至厕所里也是人。那趟绿皮车在四川达州站停留一个多小时,胆大的我从火车上下来,跑到站外吃了碗酸辣粉才接着继续我的行程。在火车的咣当声中不断延伸自己的思绪,人多时看人,人少时看景,花着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钱,心安理得。那趟重庆之旅也是我迄今为止性价比最高的出行,7天时间,花费不足千元。从太原返回长治,我身上只剩下3块钱,任何一次计算失误都足以阻断我的回家路。
工作后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次出行则更多地选择高铁或者飞机,但是心里还是无法忘记火车,这个无限延伸我梦想的交通工具。记得看过一个图片集,是黔西南的美景,照片都是在火车上拍的,所以心里一直有一个黔西南的火车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坐在绿皮车上穿过高桥、美瀑、丛林、繁花、岩洞、清溪,我固执地认为,黔西南就是乘火车来看的。
网上有一句话特别流行,叫做“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其实我还想加一句:“过度安逸也限制了你的忍耐力”。2010年,我曾经用3000块钱,15天时间重走了丝绸之路。彼时的我还是一名人民教师,有着让人羡慕的暑假。75块钱的火车票就把我送到了兰州看黄河。旅行途中,我用了一天时间,坐着大巴穿越柴达木盆地。早晨6点上车,晚上8点下车,有人觉得无聊透顶,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睡觉,可是我却兴奋异常,这样的地方可能我今生只能来一次,这样的美景只能看一次,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在青海的德令哈看完日出,然后跑到敦煌看日落,这样的人生际遇,有多少人能获得?穿越柴达木盆地的14个小时,眼之所见,除了部队运送武器的军车,就剩下茫茫戈壁和远处的当金山和阿尔金山。这些曾经经历的特殊时刻,理所当然成为我生命之树的点缀。
去年从尼泊尔回国,为了省机票钱,我选择了乘坐越野车翻越喜马拉雅山脉。有人问我感觉如何,我只能说又增添了一份特别的经历。从加德满都到拉萨,除了3次转车,30个小时的颠簸,20余次开箱检查和查验身份证带给人的身心俱疲外,剧烈的颠簸缓解了我的颈椎病,不断攀升的海拔清空了我的肠胃,这种经历让任何一个经历过的人绝对不想再来第二次。在尼泊尔境内,由于路况极其糟糕,所以每次向窗外望去,我都庆幸自己买了出行保险,万一出事,还能给父母和孩子一份保障。惊心动魄的同时,我不断安慰自己:万一真的葬身喜马拉雅腹地,对我来说,也算是真正的归途了。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如果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回家去啊!吾心安处是吾乡,每一个到达的地点,我都能找到心灵的平静,对我来说,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归去来兮”。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记得在上海的地铁上,看到一句话,瞬间眼泪模糊双眼:父母在,尚知来路;父母无,只剩归途。在“知来路”与“明归途”之间,我占着天时、地利与人和,幸福如我,夫复何求? |